标普称,对中国的评级基于这个国家强劲的经济增长潜力、强有力的外部头寸以及相对健康的政府财政状况。同时,考虑到中国某些信用因素弱于类似评级国家的通常水平,比如中国人均收入较低、透明度较差、信息流动所受限制更严,中国的经济政策框架仍在调整中以适应其大体以市场为基础的经济体系,这是中国主权信用的负面因素。
但中国政府近期发布的改革政策还是引人注目。标普称,中国可能继续深化结构性改革与财政改革,尽管经济增长可能从历史趋势水平回落,但预计中国经济将延续相对强劲的表现,并维持其较大规模的外部债权人头寸。
对于中国未来几年的发展态势,标普认为,2013-2016年中国人均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为6.7%,低于过去五年8.6%的平均水平。近期中国较高的国内储蓄对满足国内强劲的投资支出需求绰绰有余。标普预计,与此相关的经常账户盈余将使得中国的外部债务远低于官方储备和金融行业的外部资产,2013-2016年外部非股权净资产将超过经常账户收入。
对于中国的债务问题,标普称,在其基准预测情景中,2013-2016年广义政府债务的平均年增长规模相当于GDP的1.3%。广义政府债务相当于GDP的比例将基本保持不变,在此期间广义政府债务净值相对于GDP比率约为13%-14%。但这似乎也不足以让人乐观。标普认为,中国的实际财政状况比这些指标显示的情况会弱,因为地方政府存在大量预算外债务,这类债务大部分是由地方政府实体承担。由于缺乏关于这些债务及时的定期数据,而且地方政府对这些债务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存在疑问,对这些债务的外部监控就变得极其困难。
在中国信息流动受到限制,并且缺乏透明度,这减弱了对政府信用状况的支持力度。外部分析师较难提前发现影响主权债务偿付能力的新情况,这增加了预测主权信用度主要影响因素的未来趋势的难度。此外,中国的政策制定者仍依赖直接干预措施调控经济,而信息流动受限和透明度问题也令外界很难判断政府直接干预措施的适当性。随着中国经济复杂度的提升,缺乏透明度也可能导致出现政策失误的风险。
中国的人均收入依旧低于评级相似的其它主权国家。标普预计2013年中国人均GDP接近7000美元,这一指标显示中国经济的效率明显较低,在遭遇重大冲击时其经济韧性会低于较高人均收入的经济体。相比更加高效的经济体,若发生大的不利的经济或金融环境变化(包括与政策失误相关的),可能对经济增长前景造成更为严重和持久的破坏。
之所以展望为稳定,是基于对中国未来两至三年内经济和政治发展可能支持现有评级水平,结构性经济改革可能减轻金融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人均实际GDP增长率能够维持在远高于类似收入水平经济体的平均水平之上。与此同时,预计中国在政策上会限制信贷投向商业上不具可行性的项目,从而继续控制金融体系内的信用风险。若结构性改革会使国内债券资本市场更加活跃,宏观经济调控更加依赖市场工具,汇率也更具弹性,中国主权评级可能上调。相反,若改革停步不前,导致人均实际GDP年增长率低于4%,或政策制定者出台支持增长的应对政策加剧了金融业不稳定的风险,中国主权评级则可能下调。
慧择提示:同时标准普尔还确认了对中国“cnAAA/cnA-1+”的大中华区信用评级体系评级,并对中国的转移和可兑换性评估为“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