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教育设施,农村中小学都无法与城市中小学相比,造成了当下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出现偏离素质教育方向的问题。因此说,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令人堪忧,值得当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去反思。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
笔者手头有一农村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学校规定的时间精确到分,一天24小时,1400分钟,学生睡眠7个半小时,还剩余16个半小时。这中间上课时间440分钟,接近7个半小时。锻炼时间90分钟(含课间操),就餐时间120分钟,整理内务和个人卫生130分钟,由学生个人支配的时间仅有100分钟。很多时候,教师不按时下课,拖堂(由此常引发师生间小矛盾);班主任占用课间讲事、训导学生;收作业、交各种费用、学生问问题;各科教师抢占课间辅导学生、发卷子、留作业、提要求等等。学生的休息时间所剩无几,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挤占了。
反思:学生现在为什么会这么累?根本原因就是为考学,跳出农门,离开农村,实现学生更高的人生价值。单从个人角度来看,这并没有什么错,而现在是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方向都走向了这一个极端: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也模仿高中教育,办成了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实际上,农村孩子中,从小学一年级能够一直上到大学毕业的占到多少呢?据统计,还不到30%,那么,70%左右的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中学毕业后或者打工,或者务农了,他们在中小学校除了拼命的学习文化知识以外,并没有掌握打工或务农的一技之长,没有学到成为熟练工人或农民的知识。我国现代化工农业建设正急需有技术的人才,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不过现实是:龙和凤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平平众生,是普通劳动者。近些年,国人的功利思想越发严重了,连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也跟着功利起来,甚至是急功近利,只盯住金字塔的尖,办学目标发生了偏离。
农村中小学教育首先应该是基础教育,又是义务教育,更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必须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精英教育转为全面发展教育;必须由脱离实际转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必须变精英教育为平民教育;必须变单一文化知识教育为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农村中小学教育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服务,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为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形成的原因
过分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轻视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等育人教育,导致农村中小学生缺乏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在农村中小学校园里,如果教师不在场,课间的走廊上、操场上,“XXX”的骂娘声随处可闻;校园外,网吧里常见中小学生的身影,有的染上网瘾,根本不顾父母和老师的劝阻,甚至孝敬之心荡然无存。在家中,农村初中毕业生基本上不会做饭,简单的家务活也不愿做,不懂怎样种庄稼,甚至有的学生野草和麦子分不清,荠菜和辣蒿也分不清,他们对父母的关爱常常很不耐烦:“哎呀,行了,行了,快别叨唠了”,说过这样话的孩子不在少数。这一代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散,缺乏爱心、责任心和感恩之心,急需进行德育教育。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反思
⑴社会大背景:这一代独生子女本来就自我娇惯,自私、唯我独尊。在家中缺少兄弟姐妹间相互善待、辅助友爱的环境,在义务教育阶段所遇同学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平时课业繁重,同学间又缺乏真诚交往的时间、机会和环境,所以交际能力较差,思想深处容不下别人,不高兴时连父母的关爱也认为是多余的。⑵学校小环境:学校教育重知识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教书一年就能出成绩,育人却是百年之功。同时,农村中小学校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独生子女思想、人格、责任感、交际能力等方面的思想品德实践课和实践基地,学校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中,虽然有德育目标的培养、渗透,不过大都局限于课堂说教,不重实际,像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感教育,只凭口头说教很难落到实处。思想品德的日常评定同样被忽视,新课改后,操行评定也流于形式,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
而笔者认为,德才兼备是真人才,有德无才是平凡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如果无德之人把才用错了地方,那就是恶人、罪人了。因此,德育应该放在教育的首位。⑶农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有一个交点现象,二者不谋而合地忽视了一个人最基本、最朴素的思品教育——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许多农民家庭对子女教育本身就不是很重视,他们自身务农却看不起干农活,轻视体力劳动,都不愿下一代再务农,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也越发轻视体力劳动,他们吃苦耐劳的思想越发薄弱。
慧择提示:面对当下我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笔者不得不提醒当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尽快转变思路,以新课改要求为指导,探索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新出路。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
笔者手头有一农村中学的作息时间表,学校规定的时间精确到分,一天24小时,1400分钟,学生睡眠7个半小时,还剩余16个半小时。这中间上课时间440分钟,接近7个半小时。锻炼时间90分钟(含课间操),就餐时间120分钟,整理内务和个人卫生130分钟,由学生个人支配的时间仅有100分钟。很多时候,教师不按时下课,拖堂(由此常引发师生间小矛盾);班主任占用课间讲事、训导学生;收作业、交各种费用、学生问问题;各科教师抢占课间辅导学生、发卷子、留作业、提要求等等。学生的休息时间所剩无几,甚至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被挤占了。
反思:学生现在为什么会这么累?根本原因就是为考学,跳出农门,离开农村,实现学生更高的人生价值。单从个人角度来看,这并没有什么错,而现在是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方向都走向了这一个极端: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也模仿高中教育,办成了培养精英人才的教育。实际上,农村孩子中,从小学一年级能够一直上到大学毕业的占到多少呢?据统计,还不到30%,那么,70%左右的绝大多数农村孩子中学毕业后或者打工,或者务农了,他们在中小学校除了拼命的学习文化知识以外,并没有掌握打工或务农的一技之长,没有学到成为熟练工人或农民的知识。我国现代化工农业建设正急需有技术的人才,人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可以理解,不过现实是:龙和凤毕竟是凤毛麟角,更多的是平平众生,是普通劳动者。近些年,国人的功利思想越发严重了,连农村中小学义务教育也跟着功利起来,甚至是急功近利,只盯住金字塔的尖,办学目标发生了偏离。
农村中小学教育首先应该是基础教育,又是义务教育,更是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必须由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培养精英教育转为全面发展教育;必须由脱离实际转为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育;必须变精英教育为平民教育;必须变单一文化知识教育为文化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的教育这样才能让农村中小学教育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服务,为建设新农村服务,为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形成的原因
过分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轻视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等育人教育,导致农村中小学生缺乏思想品德、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
在农村中小学校园里,如果教师不在场,课间的走廊上、操场上,“XXX”的骂娘声随处可闻;校园外,网吧里常见中小学生的身影,有的染上网瘾,根本不顾父母和老师的劝阻,甚至孝敬之心荡然无存。在家中,农村初中毕业生基本上不会做饭,简单的家务活也不愿做,不懂怎样种庄稼,甚至有的学生野草和麦子分不清,荠菜和辣蒿也分不清,他们对父母的关爱常常很不耐烦:“哎呀,行了,行了,快别叨唠了”,说过这样话的孩子不在少数。这一代孩子尤其是独生子女经常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懒散,缺乏爱心、责任心和感恩之心,急需进行德育教育。
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反思
⑴社会大背景:这一代独生子女本来就自我娇惯,自私、唯我独尊。在家中缺少兄弟姐妹间相互善待、辅助友爱的环境,在义务教育阶段所遇同学也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平时课业繁重,同学间又缺乏真诚交往的时间、机会和环境,所以交际能力较差,思想深处容不下别人,不高兴时连父母的关爱也认为是多余的。⑵学校小环境:学校教育重知识轻德育,重教书轻育人。教书一年就能出成绩,育人却是百年之功。同时,农村中小学校没有专门针对农村独生子女思想、人格、责任感、交际能力等方面的思想品德实践课和实践基地,学校思想品德课和语文课中,虽然有德育目标的培养、渗透,不过大都局限于课堂说教,不重实际,像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感教育,只凭口头说教很难落到实处。思想品德的日常评定同样被忽视,新课改后,操行评定也流于形式,只要学生的考试成绩好,就是好学生。
而笔者认为,德才兼备是真人才,有德无才是平凡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如果无德之人把才用错了地方,那就是恶人、罪人了。因此,德育应该放在教育的首位。⑶农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有一个交点现象,二者不谋而合地忽视了一个人最基本、最朴素的思品教育——热爱劳动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许多农民家庭对子女教育本身就不是很重视,他们自身务农却看不起干农活,轻视体力劳动,都不愿下一代再务农,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也越发轻视体力劳动,他们吃苦耐劳的思想越发薄弱。
慧择提示:面对当下我国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现状,笔者不得不提醒当下广大教育工作者,应尽快转变思路,以新课改要求为指导,探索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