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发挥保险作用服务国家环境治理,中国保监会近日发布实施《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责任保险风险评估指引》,这是我国保险业首个环保责任保险金融行业标准。
九大模块组成风险评估维度
环责险通常被称为“绿色保险”,是以企业发生污染事故对第三者造成的损害依法应承担的赔偿责任为标的的保险。在环责险关系中,保险人承担了投保企业因意外造成环境污染的经济赔偿和治理成本,使污染受害者在企业无力赔偿的情况下也能及时得到给付。
“制定实施《指引》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环境保护部与中国保监会联合印发的《关于开展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的具体举措。”保监会表示。
据悉,《指引》主要从评估总体框架与评估模块、评估流程和结果表示、评估规则和结果表示等三个方面规定的。其中,评估总体框架和评估模块成为此次《指引》中风险评估的重点内容。
具体而言,环境污染责任保险风险评估由政策风险、经营风险、管理风险、工艺风险、存储运输风险、行业风 险、标准评级风险、环境敏感性风险、自然灾害风险等九个评估模块构成。其中,每个模块由若干子模块构成,每个子模块包含若干评估内容。实际评估时可不限于上述评估模块、评估子模块和评估内容。
评估流程方面,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评估内容、评估子模块和评估模块的评估来完成的,主要评估方式包括资料收集、现场查勘和分值计算三个流程。资料收集方面包括企业基本情况、生产工艺、主体工程及环保工程、企业选址环境敏感性分析和安全及污染事故风险。
最后,再根据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风险评估结果采用风险等级划分的方法,共分为五个级别,分别为一级(风险较低)、二级(风险偏低)、三级(风险适中)、四级(风险偏高)、五级(风险较高)。
前述长安责任保险相关人士对媒体人表示,《指引》有效提高保险公司的业务风险识别能力,对整个行业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发展将有重大推动作用。
业内:效果显现尚需时日
事实上,自保监会和环保部制定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的实施方案之后,保监会就积极落实该方面的工作。
据悉,2013年10月,保监会组织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及相关保险机构开展《指引》研究制定工作。经反复研究论证,《指引》于2017年初获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批准,成为保险业首个环保责任保险金融行业标准。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业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逐渐演化为全局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建立完善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为主体的环境保险体系,为环境保护提供相应的保险制度安排,是保险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形式。
事实上,早在2007年,我国就曾推行环责险试点,但因缺乏法律层面支持,赔付率较低,企业投保积极性不高,发展较为缓慢。2013年,环境保护部和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强制性环境责任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选择部分地区进行试点,之后企业投保量明显上升。2015年,新《环境保护法》明确鼓励投保环责险,为探索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落地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环责险保费收入2.8亿元,同比增长3.9%;提供环境污染责任风险保障263.7亿元,同比增长8%。
但相比于保险业高速发展的态势,环责险的发展速度仍是不够的。资料显示,目前环责险年保费收入刚刚突破亿元大关,相对于我国逾3万亿元的保费规模来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美国环责险每年多达40亿美元的保费相比,中国环责险的保费收入更显微不足道。
业内人士认为,企业投保意愿不足的原因,从企业的角度来说,由于违规成本较低,加之缺乏有效的责任追究制度,企业认为即使发生环境污染事故,主要会由政府埋单,企业仅需承担较低的民事赔偿即可,导致保险的有效需求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保监会统计信息部主任向东在全国两会期间也指出了这个问题:“目前,我国环保部门还未建立起正式的量化环境污染风险的技术流程和标准,使得保险公司在查勘、定损与责任认定上存在困难,灾害损失风险难以管控。”
此外,当前环责险针对的主要是意外事故导致的突发性风险,对于一些由于渐变原因造成的土壤和大气风险还没有覆盖,这种污染责任的标准制定将更为复杂。
不过,随着保监会对环责险工作的落实和推广,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到淘汰落后产能、正确认识环责险重要性的队伍,但这仍需要一些时间。
“目前《指引》才刚刚发布,无法直接预估起具体能起到的作用。“某财险机构内部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媒体人表示,《指引》的具体作用需要沉淀一段时间才能看出来。
慧择提示:首个环责险金融行业标准出炉,对规范保险公司承保前风险评估行为,稳定投保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保护环境污染受害者的合法权益将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