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额信贷是向农户、农村工商户及农村小企业提供的额度较小的贷款。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围绕发展农村小额信贷业务、改进“三农”金融服务做了大量工作,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广度不断拓展,小额存单质押贷款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农村小企业融资取得了新的进展,在缓解“三农”贷款难、支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比如,针对小额贷款抵押物不足和抵押范围狭窄的问题,各地银行业金融机构结合地方经济特点,扩展抵押担保物的范围,积极推行应收账款、仓单、林权、渔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等权利抵(质)押方式,突破了小额信贷抵押瓶颈。同时,推动建立政府有关部门、农业龙头企业、农户、担保公司、保险和银行业金融机构几方或多方参与的信贷联保模式,有效规避了信贷风险。
但应该看到,目前农村小额信贷开展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制约了其持续健康发展。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机构作风不够扎实,工作不够深入,坐门等客思想仍比较严重。二是业务发展不平衡,部分机构信贷管理能力较低,信贷电子化建设滞后,贷款手续繁琐,贷款操作不够规范,办理效率低,业务发展缓慢。三是部分机构对政策的领会不到位、执行比较僵化,一些机构还不同程度地存在授信额度“一刀切”、贷款利率“一浮到顶”等现象。四是农村信用建设滞后,征信体系尚未建立,担保机制不健全,农村金融消费者金融意识薄弱,部分农村地区信用环境较差。五是原有农村小额贷款制度滞后,利率定价机制不灵活,风险管理缺乏持续性,贷款用途、额度、期限等与农村需求不适应。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大力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已逐步由简单的生产生活需求向扩大再生产、高层次消费需求转变,由零散、小额的需求向集中、大额的需求转变,由传统耕作的季节性需求向现代农业的长期性需求转变,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特征,原有的农村小额贷款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融资需求。主动适应农村小额融资需求变化,大力发展农村小额信贷,是有效解决农民贷款难,支持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促进农村市场繁荣和城乡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是银行业金融机构履行社会责任,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提高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有效选择;是加强农村诚信建设,优化农村信用环境,建立良好金融秩序的重要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