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近期的《2014中基层岗位职场薪酬研究》报告中了解到,房子、老婆、存款成为中、基层岗位群体幸福三件大事。但专家表示这将很难实现。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具体内容吧!
报告还提到,在北上广深四个特大型城市的中基层岗位中,“外乡人”的占比接近8成,新移民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绝对主流。对于特大型城市而言,它的城市新移民包括三个典型群体:“大学毕业生低收入聚居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和城市白领。这些人又在中基层岗位中占到绝大多数。
但是,近两年,“返乡潮”、“逃离北上广”频频成为舆论的焦点。巨大的生活压力和缺失的城市认同感降低了中基层岗位群体对幸福的感受,调查数据显示,这一人群中感到幸福的人只占两成。为此,他们常常在工作与工作之间流动、在城市与城市之间漂泊。
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学院副院长于长江对此评论。
经济之声:这份薪酬报告通过在线问卷的调查方法采集赶集网的一手数据,收集来自全国各地超过27万份有效问卷,覆盖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36个城市。报告显示,以中基层人才为主体的城市新移民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主流,他们的平均月薪是3033元,同比去年增长16.5%。这两个数字您怎么来评价呢?
于长江:所谓新移民其实内部的分化也是很大的,这个平均数可能是从一两千块钱一直到五千块钱,可能在这个幅度上。根据不同的背景的消费的物价等等情况,这个也有差别。总得来说,新还是要看它新到什么程度,这个收入如果对一个刚刚到城市就职就业的人来说,还是过得去的,勉强。但是我们要看到的是他多长时间了,而且他到这个地方实际真正的问题还不在于他当下到底收入多少,还是在于他感觉到有没有前途、有没有机会。还有,就是他在这个奋斗过程中是不是能够得到一个平等的机会,一个身份,这个是更重要的。这个收入本身,倒觉得和一般我们的常识经验是差不多的。
经济之声:也就是说钱不是第一位重要的,重要的是他有一个上升的前途、有希望,这个对他们来讲才是第一位的。我们再来看一下城镇化发展到现在,那挣钱刚才您也谈到了,不是进入城市新移民他们的唯一诉求,更多的是希望能够真正的融入城市中干一份体面的工作,成为这个城市的主人,在您生活的深圳,像这种中基层的岗位中我们看到数据显示外乡人占比达到90.4%。从您的感受来看,这些人他们能否真正融入到城市里面,在融合的过程中还有哪些障碍呢?
于长江:这种情况,深圳稍微特别一点。因为深圳没有严格意义的的原住户,深圳几千几百万人口中,其实真正原来才几万人。所以,在深圳其实大家都是新移民。如果说,五年之内来的算新移民,那也能占到相当大的比例,所以,别说是中基层了,就连中上层也都是新移民。这种情况可能是在一些比较老的城市,比如北上广等等这些城市更明显,就是它原来有一个稳定的城市,然后又有一些外来的人口,这个人口和本地原来的城市差别是很明显的,这样的城市可能它的新移民感受更强一些。而像南方的一些,像珠三角一些城市,它因为本身城市的发展就是由过去二十多年移民构成的,所以它这个新移民和老移民其实就是这个界限很难划,很难说到底几年算新移民,可能大部分人都是过去二十年、三十年移过来的,可能有十年的、十五年的、五年的、三年这样。
经济之声:我们再来一下他们的诉求,有自己的房子、有家庭的另一半、有足够的存款,这些成为中基层岗位他们这些群体中最普遍的幸福生活必须要的三大件。但是偏偏是新移民集中度最高的北上广深拥有内地最贵的房价,那高房价让这个幸福三大件的第一件就变得有些遥不可及,那么您觉得新的城市移民有没有办法解决居者有屋的问题呢?
于长江:首先,这三大件不管是新移民还是什么老移民还是原住民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前提。目前在北上广深来说,这三个东西都有了是很奢侈的一件事,所以说在中国现在如此激烈竞争的情况下,以及现在这个发展阶段其实这三样东西也不是说基本的前提了,它已经是一个,几乎是一个中等以上成功的标志了。
但是,居住确实很重要。中国人现在造成的全民一定要买房,而且一定要买很大的房。实际上真正的幸福感,居住在幸福感中的地位应该是你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安全的住处,只要它的价钱,它的居住条件正好适合你现在的这种需求,包括你现在的收入,包括你现在的地位各方面这就是最佳的状态。当然像有老婆或者老公,这是一个私人的事情,这个还未必跟城市直接有关,因为它实际上更多的是你的个人选择的问题。存款到底多少,这个就不好说,一亿也叫存款,一千块钱、五千块钱也叫存款。
实际上可能这里边比较硬的是居住这块,就是我们应该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安全的、而且规范的居所,但是这个不一定是商品房,不一定是买房,这个很重要。如果我们有一个完善的租房制度,就是法规性很强,很可期待那样的廉租房等等,这个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经济之声:比如说除了住房之外,我们的医疗、我们的教育很多保障机制的缺失也在困扰我们的外来人口,那么这些生活压力还有城市的认同感他们是不足的,也降低了这种中基层岗位他们对于幸福的感受。那您觉得从长期来看的话对于咱们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对于咱们城市经济的稳定增长会产生哪些不利的影响吗?怎么能够解决?
于长江:这确实是问题的最关键点,就是说房子、老婆、存款这些东西本身都是很个人化的。但是我们的社会真正需要的一个基本的保障,而这个保障不一定是物质形态,关键是一个制度。就是比如我的医疗保障、我的养老保障、我的社会保障、我意外的各种险的保障,出现各种危险的保障。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有了这些以后,他反而对于那些硬性的标准,可能他会大大减弱这种要求。
其实看一些发达国家,在那里的人们换工作、流动、城市之间移动、迁移都不是很大的问题,他迁来迁去他也不觉得自己叫漂泊。因为,他们有一个非常稳定的制度保障,比如养老的问题,医疗的问题等等。
如果有了这样一套保障制度以后,今天很多的,我们看似的问题就变得不是问题了。比如我们现在说有漂泊感、居无定所,到了哪里都不踏实。其实,不踏实很多程度在于缺少这种社会保障。所以,在我们真正新型城市化的发展中,不管是对于新移民还是老移民,对于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可能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制度性的保障。而这套保障是跟着他走的,不能说到这个城市有,到那个城市没有,或者一定要留在北京才有,或者留在上海才有,应该是不管他到哪里都有。这样的话,也促使我们整个人口能够真正的流动起来,而且按照他的意愿,他去选择他愿意做的工作,而不是仅仅为了挣钱,或者为了什么。
慧择提示:通过上面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城镇化浪潮下,城市新移民平均月薪3000元;而拥有自己的房子、有家庭另一半、有足够的存款,已经成为这一群体眼中最普遍的幸福生活必需的三大件。对现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来说,实现这样的一个愿望将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