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信息的多样化近年来保险公司都在创新,推出来的保险产品也都是您所想不到的。比如,阳光保险公司最新推出的产品“爱升级”、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和腾讯上月合推的产品“求关爱”等等这些“众筹”保险产品。那么什么是众筹保险呢,下面就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众筹”能让孩子的保障升级?
“史上最有爱的宝贝计划!”媒体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人这样推荐“爱升级”保险。看到这样的推荐语,家长们自然会看一眼。接下来,“众筹”链条也许就延伸开来了。
“爱升级”如何实现“众筹”?媒体了解到,它的游戏规则是:购买一年期儿童重疾保险保障5万元,初始保费仅需100元就能保障20种重大疾病。购买人在购买完成后,可分享购买链接,邀请更多的好友来购买。每多一个好友通过此链接购买,同一链接内所有宝宝的保额都免费涨2500元,72小时内涨到多少保障多少,一个链接内最多21人参加,保额10万元封顶。
互联网保险产品引入“众筹”概念,阳光保险并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上月,一款“以1元为朋友买保险”的“求关爱”产品在微信“朋友圈”迅速走红。其实,就是泰康人寿一款微信防癌保险产品,设计很简单:1元保费,每个用户只能为自己投保一次,保障时间为一年。18-39岁客户的保额为1000元,40-49岁客户的保额为300元。要提高保额,就得依靠朋友们的“帮助”,投保人要把投保信息转发到微信“朋友圈”,朋友们每支付1元,就增加相应保额,最高可获10万元保障。
去年光棍节上线的“爱情保险”,被认为是国内探索“金融众筹”模式的开始。不到一周,便完成了1万份的众筹计划。根据规则,这款意外险的附加险种每份为520元,5年后投保人凭与投保时指定对象的结婚证,可以领取每份999元的婚姻津贴,并且5年内都有一定的意外险保障。
就连阿里巴巴近期推出的“娱乐宝”也被认为有“众筹”的影子。“虽然阿里巴巴不愿意承认,但是"娱乐宝"实际上就是变相的众筹。”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互联网金融部助理分析师钱海利曾经这样表示。
从否认“众筹”到打“众筹”牌
无论是“娱乐宝”,还是“求关爱”,似乎都想撇清与众筹的关系。
目前业界对“众筹”有些约定俗成的理解,例如投资需要有回报,但回报不能是股权或资金,更不能承诺收益,回报往往是与项目相关的成果。如果项目资金筹集目标未实现,已筹部分退款。
这也成了“娱乐宝”坚称自己是投资而非众筹的主要依据。阿里数字娱乐公司总裁刘春宁一再澄清:“我们不是众筹,是一种投资。因为众筹项目不能以股权或资金作为回报,项目发起人更不能向支持者许诺任何资金上的收益。目前娱乐宝有资金回报,且有预期最高收益率。”
“求关爱”也遭遇了同样的质疑。泰康人寿创新事业部负责人毕海解释:“这款产品并不算众筹,不具备众筹的基本特征。产品的出发点只是大家一起来投入基金,相当于做了一个风险池。一旦出险,就由这个基金来赔付。”
与前两者相反的是,“爱升级”则直接打出了“众筹”的牌子,在阳光保险公司提供的新闻稿标题上就写着“互联网众筹保险新玩法诞生”。媒体提出,如何看待“众筹保险”的概念?该公司在书面回复中这样写道:保险的本质就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最契合“众筹精神”。未来的保险可能就是人人参加,保障大家,从产品设计到理赔都“众筹”,不过需要探索的路还很长。
争议:变相向朋友“感情勒索”?
部分“众筹”保险的营销渠道紧盯微信“朋友圈”,因此受到质疑。“求关爱”就曾被认为是“感情勒索”。排斥这种朋友圈营销方法的网友甚至表示,“不就是卖保险,先卖亲戚朋友这群人么?”
尽管产品设定的1元门槛并不高,但质疑声并没减少。有人表示,自己的微信“朋友圈”早已不是熟人社交圈,而是混合了家人、朋友、工作圈人士甚至陌生人等多重群体的社交圈。“如果有朋友"求关爱",尽管我不一定愿意,但也会碍于情面为他加保。因为如果不这样,我就不会出现在"谁爱你"之列”。1块钱不能说明爱不爱,不花那1块钱可能就会被人认为不爱,所以有一种不得不送关爱的被绑架之感。”
“爱升级”同样遭遇到质疑。“如果有朋友发这样的链接给我,你说我是买好呢还是不买好呢?”媒体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有朋友表示,自己孩子已经买了重疾险了,但如果朋友再发这样的链接过来,买了,感觉是花了冤枉钱;不买的话,感觉好像自己小气,不愿意花这100元呢!”
“爱升级”的保障内容也遭遇到质疑。“其实单从保险产品上讲,100元保费、5万元保额,并没有太大的优惠,我感觉这些产品更多的都是概念大过实质,更多的是网络销售的营销手法而已!”国家注册理财师、保险专家朱庆分析,其实通过微信购买,和现实中购买同类产品差别不大。
慧择提示:对于上面各大保险公司推出的“众筹”保险产品都受到了各方的关注与热议,显然“众筹”保险受质疑的声音不在小,此保险仍需时间来验证能否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