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受到各方的广泛关注,然而就此一体化仍遭到不少的争议,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3月份,保监会和北京市政府发布文件拟加快推动北京保险产业园创新发展,在相关座谈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保险产业园的建设是落实京津冀一体化国家发展战略和首都经济圈建设的战略举措,北京市政府将对保险产业园给予“三重叠加”的政策支持。
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认为,京津冀一体化战略实施后,会对三地GDP产生较大的拉动,从而增加保险需求。同时,他表示,在这一战略背景下,保险公司在京津冀的异地展业限制可能会更少甚至没有,有利于保险公司整合资源;此外,他还指出,北京的保险业在三地当中相对发达,一体化战略将对河北保险业的发展产生较大的拉动作用。
不过,对保险业的京津冀一体化,中央财经大学保险学院院长郝演苏斩钉截铁地表示:“京津冀一体化对三地保险业协同发展的影响微乎其微。所谓保险业的京津冀一体化,只是玩概念,没有任何实质意义。”
他进一步表示,一体化是要把能整合的资源整合,能平均的平均,资源不要过于集中。但是金融业与建筑产业不同,资源的平均分配已经实现,很多信息的集中、交流等无需依赖实体经济,而是可以通过网络来实现。他认为,总部设在北京的大型保险机构不太可能将总部外迁,而且这些机构的业务范围已经辐射到了天津、河北等地,因此,天津、河北想承接北京的“总部经济”地位是不太可能。
对打造保险产业中心的说法,郝演苏并不认同。“按照设想,要建设产业辐射区,可对于保险业来说,大型险企的业务范围已经涵盖了京津冀,所谓辐射,没有实质内容。”他表示,如果要真正实现一体化发展,三地必须有协调机制,实现保险监管的扁平化和保险规划的统一化,但这涉及到多方利益的协调问题,其难度可想而知。
慧择提示:在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下,不能只看到保险业的发展机遇,保费的增加等,更要想着为群众解决身边的难题,或许才能使一体化顺利推进,实现既定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