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寿险保费基本翻倍
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今年1月份,我国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589.98亿元,同比增长88.06%,占去年全年保费的24.11%。
今年1月份,中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525.03亿元,同比增长90.13%,占去年全年保费的24.89%,仅1月份单月保费基本完成去年全年保费的四分之一。
统计显示,上市险企的原保险保费增幅均有很大的提升。1月份,中国人寿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808.73亿元,同比增长72.89%,占去年全年保费的24.75%;平安寿险实现保费372.36亿元,同比增长44.77%,占去年全年保费的25.49%;人保寿险实现保费306.60亿元,同比增长3.0倍,占去年全年保费的40.73%;新华保险实现保费273.36亿元,同比增长1.3倍,占去年全年保费的26.42%。
还有一些寿险公司更是开门“红遍天”。1月份,弘康人寿原保险保费为3.22亿元,同比增长1625倍,占去年全年原保险保费的33.57%,成为保费增幅最大的寿险公司;中邮人寿1月份保费为112.99亿元,同比增长5.9倍,仅1月份单月保费基本完成去年全年保费的一半。
相比之下,外资寿险公司就要“冷静”得多。今年1月份,外资寿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64.95亿元,同比增长32.20%,占去年全年保费的10.88%。
银保渠道销售火爆
寿险保费同比增幅迅速拉大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去年同期保费数据较低,导致对比基数降低;另一方面是寿险公司开始逐渐调整策略,走出发展困境。
对于今年寿险企业开门“大红大紫”的原因,申银万国分析师孙婷认为:“受高利率环境持续存在、营销员增员困难和银行系保险公司崛起等因素影响,寿险业发展仍面临较大压力,但最差的时期已经过去。而随着无风险利率维持稳定及投资者对于风险的关注,寿险业销售环境已有所改善。”
有关同业交流数据显示,今年1月保险业银保销售保费为1560.1亿元,达2006年有该项统计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其中40家寿险公司仅有7家险企银保保费收入负增长,新华保险1月份银保渠道保费为155.8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8倍;中国人寿银保保费为410.9亿元,同比增幅高达7.0倍。
“银保新单保费的贡献特别明显,而新单销售火爆则主要得益于销售策略的选取。”国金证券研究报告指出,剔除传统销售激励的影响外,今年寿险销售策略较既往主要有四方面特点,分别是:采用提前储备险企的数量及储备的程度有所增加、险企持续推进理财型产品销售、国寿银保趸交产品销售策略的调整、行业规范性政策加剧全年银保新单销售分布畸形。
然而,孙婷却直言称,银保保费高增速是不可持续的,今年二季度后其保费收入可能会显着收窄,银保业务将进入实质性转型期。今年4月份将实施银保新规,或将使得银保渠道保费增长面临一定压力。
理财型产品担当主力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寿险开门能够“大红”,还与险企大力推销理财型保险产品密切相关。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表示,近几年大型寿险公司主推产品组合,主险基本上均为分红险,而附加险由之前的普通保障型产品为主过渡到目前的万能险与普通保障型产品并重,即产品组合呈现出“分红+万能”与“分红+普通保障型”两种模式,其中“分红+万能”一般为捆绑销售。
“为实现"开门红"的目标,寿险公司一般都会让利给客户,一方面在分红主险中以高比例返还的形式吸引客户,另一方面则提升销售费用来激励销售人员。”缴文超指出,为应对资金成本,“分红+万能”的模式将返还给客户的资金以万能账户的形式长期留存在公司,以较大程度摊薄资金成本;而以“主险分红,附加普通保障型”的模式,则利用“普通保障型”保险产品的低成本在一定程度上补贴分红险的成本。
不过,长江证券分析师刘俊对此提出了质疑:“这种对销售团队和购买力的提前透支是难以为继的,随着寿险公司更加关注新单价值和利润率,转向销售高价值类产品成为一个战略选择,保障类保险产品依然是创造价值的坚实力量。”
慧择提示:此次统计的1月份寿险数据彻底扭转去年同比增幅的“负”时代,创下近年来寿险保费单月增幅的最高记录,业内外人士也纷纷表示超出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