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聚焦 30年后,谁养你!
养老金改革力度不足表现一
初期制度设计个人账户就不可能是“实账”.基本养老制度的筹资原则是“以收定支、略有节余”。新制度首先要用企业、个人缴费形成的当期基金收入,确保当期2533万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同时还要积累基金解决163亿的历史拖欠。做实个人账户,只要当期基金结余额等于或大于个人账户记账额,即可做实个人账户。若按初期个人缴费11%的规模做实个人账户,至少要使39.3%的当期基金收入沉淀;即使按8%的规模做实,也要使28.3%的当期基金收入沉淀。如果改革初期就用这么多的基金收入做实个人账户,除了再提高企业、个人缴费比例或财政大额补贴外,新制度是不可能正常运转起来的,这绝对不是初期制度设计“略有节余”的概念。
养老金改革力度不足表现二
“空账”运转并未损害参保职工的利益。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运转近30年,个人账户基本上属于空账户运转,但参保职工达到退休年龄,都可按时足额领到基本养老金,没有侵害过任何一位参保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利益。近10年是养老保险制度大发展的重要时期,从2001-2011年的统计数据看(以下数据除特殊注明外,均出自人社部统计年报),全国参保职工人数增长105%,退休人员增长99%,基金收入增长593%,支出增长440%。个人账户资金主要参与了当期养老金支付,这是“隔代养活”理论在制度设计上的体现,不是挪用,而是使用。因此,大部分人认为个人账户只是个技术性问题,正像到银行存款,老百姓并不盯着我的这笔钱在不在“金库”,而是关心能不能按时兑取本息。养老保险制度是以政府信用做后盾的。对参保人员来讲,个人账户记账本息额度是本质性的利益数据,“空账”、“实账”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养老金改革力度不足表现三
“做实”试点并未引起社会的积极回应。2006-2008年国务院批准人社部在13个省份开展了“做实个人账户试点”,资金由中央负担75%,地方负担25%,试行几年后其他省份并未积极跟进,试点省份也没有大的突破,个人账户做实试点并未引起社会的积极回应。
2013年国家人社部领导在全国两会上关于城镇职工养老金当期收支不仅没有缺口,还有较大结余的表态,对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到2011年底,城镇职工(企业、机关事业)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记账额为2.49万亿,如按基金收支结余和个人账户记录额算大账,个人账户实账率为80.3%,若扣除同期财政资金,个人账户实账率为30%。近30年的实践证明,养老保险制度运行是健康的,社会各界对个人账户空帐运行是认可的。
尚未明确别的养老金改革方案让我们的晚年生活扑朔迷离!养老不只是政府的事,也是个人的事。只有拥有一份完美的养老保险计划,才能让保障自己的养老生活不受影响。其中,商业养老保险应该是养老计划中的大部分。
慧择提示: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养老金改革应该要时刻注意这一点!小敲小打、不痛不痒的养老金改革完全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养老是我们永远不能逃避的话题。老年该拥有一个怎样的生活,这是我们每个年轻人就应该思考的问题!养老金改革力度不够,养老问题岌岌可危,要想拥有一个品质老年生活,您需要为自己准备一份商业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