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突尼斯最初的印象来自电影《英国病人》,当沙漠与爱情发生联系,黄沙也变得温柔缱绻。后来在西班牙电影《露西亚与情人》里又记住了一座“下面空着,漂浮于海上”的杰尔巴岛和岛上露西亚骑摩托狂奔时身后的白色灯塔,北部蔚蓝的地中海,南部茫茫撒哈拉沙漠,演绎出奇妙的平衡。如果您在休闲时光打算来这旅游一趟,为了让您整个旅途更加的尽兴,下文将对突尼斯旅游攻略进行介绍。
麦地那与新城,阿拉伯世界和欧陆的交汇处阅读突尼斯这本历史书,可以从首府突尼斯市开始,它与国家同名,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突尼斯市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立的新城与阿拉伯“麦地那(Medina)”(阿拉伯语中“老城”的意思,指阿拉伯人传统聚居的城区)融合而成的城市。麦地那是突尼斯的瑰宝,全国7个世界文化遗产中有4项都和麦地那有关,至今仍保留着数百年前的风貌。步入老城区,时光之旅正式开始,我和我的相机有些应接不暇。
道路两侧建筑不高,大部分只有两三层,有拱形顶盖,石头铺成弯曲的道路,宽的地方可容纳两辆马车并行,而窄的街巷则只能两人对面通过。老城保留着热闹非凡的阿拉伯集市,店铺中的商人大部分是久居于此的居民,悠闲地贩卖各种商品,上千个手工作坊和店铺,毛毯、香料、头巾、工艺品、小吃……处处皆是可以触摸的阿拉伯历史。
有着明显欧洲城市味道的新城区则建于1881年后的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筑多为乳白色,掩映在枣椰树、棕榈树和橄榄树的绿荫中,绿色的有轨电车穿梭在街道间,即使在冬日也有鲜花盛开的公园。如果说麦地那是历史留存,那么这里则更多演绎着阿拉伯与欧陆风格的融合,位于新城的布尔吉巴大街(Avenue Habib Bourguiba)是以突尼斯第一任总统的名字命名,被誉为突尼斯的“香榭丽舍大道”。城中的巴赫多博物馆(Bardo Museum)是最重要的国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它的古罗马时期马赛克拼贴画艺术收藏最值得一看。罗马时期的马赛克是马赛克历史的黄金时期,全世界除了意大利之外,恐怕再难找到比巴赫多博物馆更大型、更完整、整体质量更高的罗马马赛克收藏。
从女王的城池到罗马帝国,迦太基风云变迁继续往更深处的时光走,去看看两三千年的突尼斯。我们来到迦太基古城遗址(Carthage),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突尼斯湾中心的一个半岛上,仅留一条小路和大路相通,易守难攻,同时可以控制地中海的交通要道,绝佳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强盛一时的迦太基城。传说公元前9世纪生活在黎巴嫩西海岸一代的腓尼基推罗王国发生内乱,一位名叫艾丽莎的公主,为了逃避同胞哥哥的追杀,带着随从乘船西渡,看中了这里的地势,决定在此地建城。但是当地柏柏尔人禁止外来人占有超过一张牛皮大小的土地。聪慧的艾丽莎把牛皮剪成一条条细丝,然后将其首尾相接,在比尔萨山(Byrsa)上围出了一片超过300公顷的土地。就这样,女王建立起这个历史上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
更强烈的震撼却来自于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声音,千百年的时光余音绕于断壁残垣之上,在至今留存的习俗文化里。
站在今日迦太基遗址上,第一眼已觉得呼吸都为之停顿。从高处俯瞰,一切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宏大得不可思议。不过在这废墟之上,已经很难窥探出女王城池的痕迹,当年的所有早已灰飞烟灭。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崛起,一个全新的罗马迦太基城在原来的废墟上重建起来,并成为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罗马迦太基当年的强盛让突尼斯成为至今北非地区留存最多古罗马遗迹的国度,留下了气势恢宏的艾尔杰姆斗兽场、安东尼大浴场,港口曾可以同时停靠200多艘战船和商队,足见当时罗马帝国的兴盛。在附近的迦太基博物馆(Carthage Museum)里,我们终于看到腓尼基时代的文物,刻有腓尼基文字的石碑证实了腓尼基人最早创造世界拼音文字的论断。比萨尔山上的野花随风摇曳,默默聆听历史的低喃,远远可以遥望到如今繁盛的突尼斯市。从强盛到衰败,再从衰败到新的崛起,时光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推进,当年的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换来如今翻开史书时一声轻轻的叹息。
一杯茶,一餐饭,在蓝白小镇品味突尼斯。
闻名世界的蓝白小镇真正的名字是西迪布塞(Sidi Bou Said),距离首府只有20公里,坐落在海边的山坡上,蓝白相间的各式小屋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高低低,错落有致。白墙与蓝色的门窗,形成这里的主色调,鲜明而清爽。来到蓝白小镇总免不了想起希腊,但西迪布赛的蓝色大门更有种天方夜谭的瑰丽与神秘,半圆形的穹顶,门板上用圆钉排列成的星星、月亮、弓箭等图案,有着清晰的伊斯兰情调。
小镇里最适合散步,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前行,狭窄的巷子曲折悠长,虽然聚集了不少游客,但并不吵闹,一路上还常有街猫相伴。它们保持着猫科动物的冷静谨慎,又一点也不避开人类,神态自若地生活在这里。我忍不住打开了EOS 7D的摄像功能,一路走走停停,记录下周围的一切:安坐在草席咖啡馆长凳上的当地人,或是斜倚在宛若画框的台阶旁的游客,身边走过头顶茉莉花的小贩,大家都在慵懒的时间里享受着。镇上看似不起眼的阿拉伯咖啡厅也许就有百年的历史,里外都维持着最初的面貌。脱了鞋坐在被刷成蓝色的草席上,尝一口当年天主教徒称为“魔鬼之饮”的阿拉伯咖啡,或点一杯当地人必喝的松子薄荷茶,从味觉上品味突尼斯,感受着从味蕾中传承的文化,这也是历史最轻盈的姿态。
到了傍晚,随便挑选一家门口贴着刀叉招牌的海景餐厅,在店员的推荐之下,尝试了名为“古斯古斯”的突尼斯传统菜。主菜是经过清炖的羊肩、牛肉或鸡肉,配菜有土豆、胡萝卜、西葫芦、南瓜、洋葱、豆角、鹰嘴豆这七样菜蔬,佐料有洋葱末、葡萄干、香菜末等,配餐的主食看起来亮晶晶的,好似小米,但其实由硬麦粉制成,整道菜鲜美可口又营养丰富。突尼斯的海鲜也非常出名,值得一试。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静静地欣赏落日化作残霞,突尼斯多彩的画面一一浮现,仿佛再想不出更美好的时光了。
慧择提示:一边是美景、一边是美食,这就是您突尼斯之旅的最好描述。考虑到境外之旅途中各种意外风险无法预测,为了提高您突尼斯之旅的保障,出发前选择合适的境外险是必要的。慧择网上提供有多款这样的保障产品,欢迎您前来选购。
麦地那与新城,阿拉伯世界和欧陆的交汇处阅读突尼斯这本历史书,可以从首府突尼斯市开始,它与国家同名,坐落在地中海突尼斯湾西岸。突尼斯市是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立的新城与阿拉伯“麦地那(Medina)”(阿拉伯语中“老城”的意思,指阿拉伯人传统聚居的城区)融合而成的城市。麦地那是突尼斯的瑰宝,全国7个世界文化遗产中有4项都和麦地那有关,至今仍保留着数百年前的风貌。步入老城区,时光之旅正式开始,我和我的相机有些应接不暇。
道路两侧建筑不高,大部分只有两三层,有拱形顶盖,石头铺成弯曲的道路,宽的地方可容纳两辆马车并行,而窄的街巷则只能两人对面通过。老城保留着热闹非凡的阿拉伯集市,店铺中的商人大部分是久居于此的居民,悠闲地贩卖各种商品,上千个手工作坊和店铺,毛毯、香料、头巾、工艺品、小吃……处处皆是可以触摸的阿拉伯历史。
有着明显欧洲城市味道的新城区则建于1881年后的法国殖民统治时期,建筑多为乳白色,掩映在枣椰树、棕榈树和橄榄树的绿荫中,绿色的有轨电车穿梭在街道间,即使在冬日也有鲜花盛开的公园。如果说麦地那是历史留存,那么这里则更多演绎着阿拉伯与欧陆风格的融合,位于新城的布尔吉巴大街(Avenue Habib Bourguiba)是以突尼斯第一任总统的名字命名,被誉为突尼斯的“香榭丽舍大道”。城中的巴赫多博物馆(Bardo Museum)是最重要的国家艺术和历史博物馆,它的古罗马时期马赛克拼贴画艺术收藏最值得一看。罗马时期的马赛克是马赛克历史的黄金时期,全世界除了意大利之外,恐怕再难找到比巴赫多博物馆更大型、更完整、整体质量更高的罗马马赛克收藏。
从女王的城池到罗马帝国,迦太基风云变迁继续往更深处的时光走,去看看两三千年的突尼斯。我们来到迦太基古城遗址(Carthage),位于突尼斯城东北17公里处,突尼斯湾中心的一个半岛上,仅留一条小路和大路相通,易守难攻,同时可以控制地中海的交通要道,绝佳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强盛一时的迦太基城。传说公元前9世纪生活在黎巴嫩西海岸一代的腓尼基推罗王国发生内乱,一位名叫艾丽莎的公主,为了逃避同胞哥哥的追杀,带着随从乘船西渡,看中了这里的地势,决定在此地建城。但是当地柏柏尔人禁止外来人占有超过一张牛皮大小的土地。聪慧的艾丽莎把牛皮剪成一条条细丝,然后将其首尾相接,在比尔萨山(Byrsa)上围出了一片超过300公顷的土地。就这样,女王建立起这个历史上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
更强烈的震撼却来自于时时刻刻可以感受到历史的声音,千百年的时光余音绕于断壁残垣之上,在至今留存的习俗文化里。
站在今日迦太基遗址上,第一眼已觉得呼吸都为之停顿。从高处俯瞰,一切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宏大得不可思议。不过在这废墟之上,已经很难窥探出女王城池的痕迹,当年的所有早已灰飞烟灭。公元前146年罗马帝国崛起,一个全新的罗马迦太基城在原来的废墟上重建起来,并成为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罗马迦太基当年的强盛让突尼斯成为至今北非地区留存最多古罗马遗迹的国度,留下了气势恢宏的艾尔杰姆斗兽场、安东尼大浴场,港口曾可以同时停靠200多艘战船和商队,足见当时罗马帝国的兴盛。在附近的迦太基博物馆(Carthage Museum)里,我们终于看到腓尼基时代的文物,刻有腓尼基文字的石碑证实了腓尼基人最早创造世界拼音文字的论断。比萨尔山上的野花随风摇曳,默默聆听历史的低喃,远远可以遥望到如今繁盛的突尼斯市。从强盛到衰败,再从衰败到新的崛起,时光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向前推进,当年的惊心动魄、风云变幻,换来如今翻开史书时一声轻轻的叹息。
一杯茶,一餐饭,在蓝白小镇品味突尼斯。
闻名世界的蓝白小镇真正的名字是西迪布塞(Sidi Bou Said),距离首府只有20公里,坐落在海边的山坡上,蓝白相间的各式小屋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高低低,错落有致。白墙与蓝色的门窗,形成这里的主色调,鲜明而清爽。来到蓝白小镇总免不了想起希腊,但西迪布赛的蓝色大门更有种天方夜谭的瑰丽与神秘,半圆形的穹顶,门板上用圆钉排列成的星星、月亮、弓箭等图案,有着清晰的伊斯兰情调。
小镇里最适合散步,沿着鹅卵石铺就的小路前行,狭窄的巷子曲折悠长,虽然聚集了不少游客,但并不吵闹,一路上还常有街猫相伴。它们保持着猫科动物的冷静谨慎,又一点也不避开人类,神态自若地生活在这里。我忍不住打开了EOS 7D的摄像功能,一路走走停停,记录下周围的一切:安坐在草席咖啡馆长凳上的当地人,或是斜倚在宛若画框的台阶旁的游客,身边走过头顶茉莉花的小贩,大家都在慵懒的时间里享受着。镇上看似不起眼的阿拉伯咖啡厅也许就有百年的历史,里外都维持着最初的面貌。脱了鞋坐在被刷成蓝色的草席上,尝一口当年天主教徒称为“魔鬼之饮”的阿拉伯咖啡,或点一杯当地人必喝的松子薄荷茶,从味觉上品味突尼斯,感受着从味蕾中传承的文化,这也是历史最轻盈的姿态。
到了傍晚,随便挑选一家门口贴着刀叉招牌的海景餐厅,在店员的推荐之下,尝试了名为“古斯古斯”的突尼斯传统菜。主菜是经过清炖的羊肩、牛肉或鸡肉,配菜有土豆、胡萝卜、西葫芦、南瓜、洋葱、豆角、鹰嘴豆这七样菜蔬,佐料有洋葱末、葡萄干、香菜末等,配餐的主食看起来亮晶晶的,好似小米,但其实由硬麦粉制成,整道菜鲜美可口又营养丰富。突尼斯的海鲜也非常出名,值得一试。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静静地欣赏落日化作残霞,突尼斯多彩的画面一一浮现,仿佛再想不出更美好的时光了。
慧择提示:一边是美景、一边是美食,这就是您突尼斯之旅的最好描述。考虑到境外之旅途中各种意外风险无法预测,为了提高您突尼斯之旅的保障,出发前选择合适的境外险是必要的。慧择网上提供有多款这样的保障产品,欢迎您前来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