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国农村60岁以上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15.4%,高于全国13.26%的平均水平。可以说,中国老龄问题的重心在农村。
新农保的推进正是为了解决农村养老难题。新农保第一批试点从2009年9月开始,仅用三年多的时间就迅速完成了制度全覆盖。这是一项利民惠民的重大举措,1亿多老年农民已经享受到这项制度带来的好处。但从其推行4年多来的情况来看,一些问题暴露出来并亟待完善。
从个人账户来说,针对缴费标准过低的问题,各地已经在采取不同措施加以提高。从政策设计上,地方财政对参保者不少于每年30元的补贴被打入个人账户,缴费越多,补贴越高,以此增强制度吸引力。这些激励措施起到一些作用,但仍难以解决根本问题。新农保诸多问题需要从顶层设计的高度来解决。
今年是养老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年。许多研究机构正在制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一位参与新农保政策制定的社保专家介绍说,新农保个人账户缴费标准过低的问题已被关注,届时将针对相关问题加以政策完善。
冯静曦提出了一个自己觉得比较公平的做法: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分开,基础养老金按人头发,只要到了年龄,无论参不参保都可以领。个人账户部分参保就有,不参保就没有,多交多领,少交少领。
对此,上述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社保专家明确表示反对。“那样的话每个人都等到60岁领这个基础养老金,还有人缴费吗?没人缴费,政策怎么持续?”
然而,冯静曦提出的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分开的建议,却与清华大学不久前公布的养老金改革方案有所契合。
根据清华大学的方案,中国用GDP的1%~2%,建立全覆盖的、全国统一的、分步实施的“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储蓄养老金”二元结构养老金制度。
清华大学养老改革体制方案的主要参与者之一、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介绍说,国民基础养老金就是所有达到领取养老金年龄的人都能得到一份保证基本生活开支的养老金。它的原则是“全覆盖、保基本”,只解决老年人吃饭、穿衣等日常开支,至于生活改善问题,则由个人账户来解决。
清华大学制定的养老改革方案是针对整个国家的养老体制。就新农保来说,李珍认为,个人账户的运行低效,应该予以取消。
李珍表示,超过九成的农民在参加“新农保”时选择的是最低档缴费,15年才交1500元,再与15年的管理成本相比,这个账是非常不经济的。若考虑到个人账户的低利息等因素,个人账户的存在实际上导致了福利损失,应该取消。取消个人账户,建立农村普惠式的老年收入保障制度,由政府为农村老年人提供基本养老金,这样操作起来既简单,又经济,还避免了农民与其他群体的攀比。
慧择提示:中国养老问题的核心是农村,我国的养老顶层设计方案应该要涉及农村。不断的完善我国农村的养老制度,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险的补贴力度,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让农村养老问题的解决带动中国养老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