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鼠仓”事件并不是近段时间才开始的,早在一年前杨奕就已经离职,但是对于他离职的原因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却并未作说明,直到今日相关部门重拳打击,“老鼠仓”事件才逐渐被人们所知晓,为什么会出现隐瞒一年才知晓的情况,中国的监管制度是怎样的呢?
招商基金“杨奕老鼠仓”案终于捂不住了,在9月6日晚间,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在媒体人见面会上对杨奕离职始末做了详细说明,并对此杨奕涉嫌“老鼠仓”一事进首度公开。
这是一次迟到的说明,离杨奕离职一年多了,隐藏了一年的招商基金的秘密终于在近期相关部门重拳打击下浮出水面。
虽然招商基金为此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搜狐基金发现,此事件中依然存在三个让投资者难以理解的问题:
一是作为一个中外合资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为何自己风控体系不能发现,需要外部举报?二是为何案发一年多才向外界公开这类损害投资者的事件?三是招商基金是否还存在离职或者未离职的基金经理存在老鼠仓?
对于上述疑问,搜狐基金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招商基金,但招商基金未给予明确答复。招商基金市场部人士答复是:“沟通了我司有关部门,目前确实不方便回复您的有关采访,相关情况请以我司新闻通稿为准。”
招商基金的风控存漏洞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12年4月份,招商基金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出于审慎经营原则,招商基金对杨奕采取相关权限限制、强制休假等有关措施。随即,招商基金立即向监管部门汇报。
显然,杨奕的老鼠仓并不是基金公司自己的公司发现的,招商基金的对于老鼠仓风控存在问题。
一名业内人士对搜狐基金表示:”如果一个基金的风控体系是完善或者有效的话,是完全可以发现类似的问题。如果招商基金在收到匿名举报信,才开始对杨奕进行相关行动,那么说明其的风控体系是存在非常大的漏洞的,至少是不作为的。
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在杨奕事件中,首先反映事前和事中控制是缺失的。
在一个基金公司,如果事前控制比较好,可以说,这类事件不会发生,因为事前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从硬件上严格限制,如果制度比较严格和内部管理到位,基金经理在主观上也不会有老鼠仓的动机。
事中监控也不到位。如果事中监控到位,也不至于要外界人都已经发现了老鼠仓,公司内部风控体现未发现。
信息披露明显滞后
2012年4月份,招商基金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出于审慎经营原则,招商基金对杨奕采取相关权限限制、强制休假等有关措施。随即,招商基金立即向监管部门汇报。
同年,7月份,身为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杨奕忽然因“个人原因”离职。而招商基金对于杨奕的离职没有做出任何其他的说明,也没提及其被举报涉及老鼠仓的事情。
涉嫌老鼠仓一年之后才向媒体公开,对于媒体来说,或许不算迟,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肯定是很不负责任。
博时基金马乐案老鼠仓公布不到一个月,博时基金被责令整改六个月,暂停受理该公司所有新产品、新业务申请。
整改的目的是为了亡羊补牢,保护更多的投资者,而招商基金的老鼠仓在一年之后才公开,显然,对于这一年新进入的投资者来说,是存在很多风险的。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诚信的问题。先不说这不是否涉及到信息披露违规与否,但最起码是对投资者没有诚信的表现。那么,现在在一年之后,再曝出这样的事情,要想让投资者继续信任公司,是非常困难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招商基金公募基金规模稳定增长,规模排名17名;非公募资产规模整体较2012年底增长13.3%。
如果在2012年7月就曝出杨奕涉嫌老鼠仓的事情,在过去的一年,招商基金还会保持这样的稳定的增长吗?
是否还有其他未公开老鼠仓?
对于原来持有杨奕管理的投资者来说,未来将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对于现在还持有招商基金其他投资者而言,他们目前最关心的是招商基金是否还存在类似的情况,公司内部是否完善了风控漏洞,公司是否已经仔细地排查了现有的基金经理?
对于这些问题,招商基金并没有给搜狐基金明确答复,只表示公司不方便回复。这里的不方便可能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公司确实没有仔细排查,自己也不清楚还有没有所以不方面回答,另一方面是公司已经排查了,确实还存在,目前还没有选择好公布的时间,或许也在一年之后公布。
即便是在杨奕老鼠仓的按键上,招商基金也含糊不清。据相关媒体报道,对于此次杨奕涉及“老鼠仓”的产品名称,招商基金昨日以不清楚为由,一直未予透露。
对此,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在发布会上称,杨奕案从2012年4月曝出至上周五才被公开,与案情的复杂性相关,公安、深圳证监局、审计等多机构均多次入驻招商基金调查,尚未出最终结果。
对于招商基金含糊其辞的回复,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考虑到杨奕之前主要负责专户业务,而专户业务本身透明度就比公募业务差,加之招商基金的风控体系或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而从目前公开的案情调查情况看,案情也比较复杂,所以并不能排除招商基金后续继续被抓出‘硕鼠’的可能性。”
慧择提示:“老鼠仓”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的肯定了招商基金的风控体系尚不完整,“老鼠仓”事件一年之后才公开给投资者们来说风险是很多的,希望相关基金公司能完善风控体系,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招商基金“杨奕老鼠仓”案终于捂不住了,在9月6日晚间,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在媒体人见面会上对杨奕离职始末做了详细说明,并对此杨奕涉嫌“老鼠仓”一事进首度公开。
这是一次迟到的说明,离杨奕离职一年多了,隐藏了一年的招商基金的秘密终于在近期相关部门重拳打击下浮出水面。
虽然招商基金为此专门召开新闻发布会,但搜狐基金发现,此事件中依然存在三个让投资者难以理解的问题:
一是作为一个中外合资的银行系基金公司,为何自己风控体系不能发现,需要外部举报?二是为何案发一年多才向外界公开这类损害投资者的事件?三是招商基金是否还存在离职或者未离职的基金经理存在老鼠仓?
对于上述疑问,搜狐基金在第一时间联系了招商基金,但招商基金未给予明确答复。招商基金市场部人士答复是:“沟通了我司有关部门,目前确实不方便回复您的有关采访,相关情况请以我司新闻通稿为准。”
招商基金的风控存漏洞
根据相关媒体报道,2012年4月份,招商基金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出于审慎经营原则,招商基金对杨奕采取相关权限限制、强制休假等有关措施。随即,招商基金立即向监管部门汇报。
显然,杨奕的老鼠仓并不是基金公司自己的公司发现的,招商基金的对于老鼠仓风控存在问题。
一名业内人士对搜狐基金表示:”如果一个基金的风控体系是完善或者有效的话,是完全可以发现类似的问题。如果招商基金在收到匿名举报信,才开始对杨奕进行相关行动,那么说明其的风控体系是存在非常大的漏洞的,至少是不作为的。
基金公司的风险控制应该包括三个部分,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在杨奕事件中,首先反映事前和事中控制是缺失的。
在一个基金公司,如果事前控制比较好,可以说,这类事件不会发生,因为事前可以通过高科技手段从硬件上严格限制,如果制度比较严格和内部管理到位,基金经理在主观上也不会有老鼠仓的动机。
事中监控也不到位。如果事中监控到位,也不至于要外界人都已经发现了老鼠仓,公司内部风控体现未发现。
信息披露明显滞后
2012年4月份,招商基金收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出于审慎经营原则,招商基金对杨奕采取相关权限限制、强制休假等有关措施。随即,招商基金立即向监管部门汇报。
同年,7月份,身为招商基金副总经理,杨奕忽然因“个人原因”离职。而招商基金对于杨奕的离职没有做出任何其他的说明,也没提及其被举报涉及老鼠仓的事情。
涉嫌老鼠仓一年之后才向媒体公开,对于媒体来说,或许不算迟,但是,对于投资者来说肯定是很不负责任。
博时基金马乐案老鼠仓公布不到一个月,博时基金被责令整改六个月,暂停受理该公司所有新产品、新业务申请。
整改的目的是为了亡羊补牢,保护更多的投资者,而招商基金的老鼠仓在一年之后才公开,显然,对于这一年新进入的投资者来说,是存在很多风险的。
对此,上述业内人士表示:“这是诚信的问题。先不说这不是否涉及到信息披露违规与否,但最起码是对投资者没有诚信的表现。那么,现在在一年之后,再曝出这样的事情,要想让投资者继续信任公司,是非常困难的。”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招商基金公募基金规模稳定增长,规模排名17名;非公募资产规模整体较2012年底增长13.3%。
如果在2012年7月就曝出杨奕涉嫌老鼠仓的事情,在过去的一年,招商基金还会保持这样的稳定的增长吗?
是否还有其他未公开老鼠仓?
对于原来持有杨奕管理的投资者来说,未来将如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对于现在还持有招商基金其他投资者而言,他们目前最关心的是招商基金是否还存在类似的情况,公司内部是否完善了风控漏洞,公司是否已经仔细地排查了现有的基金经理?
对于这些问题,招商基金并没有给搜狐基金明确答复,只表示公司不方便回复。这里的不方便可能有两方面含义:一方面,公司确实没有仔细排查,自己也不清楚还有没有所以不方面回答,另一方面是公司已经排查了,确实还存在,目前还没有选择好公布的时间,或许也在一年之后公布。
即便是在杨奕老鼠仓的按键上,招商基金也含糊不清。据相关媒体报道,对于此次杨奕涉及“老鼠仓”的产品名称,招商基金昨日以不清楚为由,一直未予透露。
对此,招商基金总经理许小松在发布会上称,杨奕案从2012年4月曝出至上周五才被公开,与案情的复杂性相关,公安、深圳证监局、审计等多机构均多次入驻招商基金调查,尚未出最终结果。
对于招商基金含糊其辞的回复,上述业内人士表示:“可能是考虑到杨奕之前主要负责专户业务,而专户业务本身透明度就比公募业务差,加之招商基金的风控体系或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而从目前公开的案情调查情况看,案情也比较复杂,所以并不能排除招商基金后续继续被抓出‘硕鼠’的可能性。”
慧择提示:“老鼠仓”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的肯定了招商基金的风控体系尚不完整,“老鼠仓”事件一年之后才公开给投资者们来说风险是很多的,希望相关基金公司能完善风控体系,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