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保后,楼主年年缴费,却从不见分红。第五年,他按捺不住去问朋友,被回复收益要满了五年才能支取,共计300多元。楼主一算,此回报与当时的定期存款相差无几,于是回家认真翻阅保单,始觉这份保险并没多少"花头"。理由是,既然这几年一直被要求照交保费,表明该产品至今没给自己带来任何分红。而且,保险条款并未保证每年必有分红,只说客户能分享保险公司经营成果,根据公司盈利获得分红。因为保险公司每年红利分配要根据实际经营来确定,年度分红率高低还要受实际支出、死亡实际发生等因素影响,且须符合监管法规要求,并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才能决定。所以,朋友当初承诺的红利状况仅是假设,根本不代表实际。由此,楼主忿忿不平,满腹怨言,得出结论"保险就是桩忽悠人的买卖!"
真的是这样吗?基于网友的经历,难道保险真是件骗人的事?当然不是!虽然任何事情都要一分为二,一方面,一些保险代理人急功近利,为完成业绩或巧舌如簧,或利用友情亲情误导消费者,给保险业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但另一方面,一些消费者不懂按需出手,也得为自身投保失误承担一定的责任。
近年来,国内理财市场艳阳高照。此间,保险公司针对各种投资理财险种的宣传声势浩大,加上一些代理人过分强调该类产品投资收益及分红,并常与银行储蓄进行对比,无形中将保险与储蓄、投资等同,使不少消费者变得更关注保险能带来多少收益,而忽视以下两点:其一,保障先于投资。保险的主要功能是保障,投资类险种所特有的分红收益只属附带。况且,收益与风险共存,期望靠买保险赚钱非常不现实。其实,专家早就告诫,投资型险种更适合有稳定收入、短期内无大额消费计划的投资者,一般市民还宜选择纯保障型产品。再说,投资者在银行或基金公司也能买到不错的理财产品,并不需一根筋地非要到保险公司买理财产品。
其二,"诊断"先于投保。要吸取楼主的教训,投保时不应仅听代理人讲解,而要仔细阅读保险条款,重点诊断"保险责任"和"除外责任"。前者规定了何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为客户提供哪些保障;后者则列举在何种情况下,保险公司不承担责任。弄清这两项,基本就能明确自己花钱能买什么保障。如果代理人的说法与保险条款的表述不一致,应要求其明确解释,并应以条款为准。否则,吃亏难免是迟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