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难保障引发担忧
日前,腾讯网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信息研究中心共同在北京发布“中国企业年金·济安腾讯系列指数”。该指数意在为规模5000亿元的企业年金投资管理市场建立公正、客观、权威的评判标准。
企业年金是企业员工养老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故在本次会议中,养老问题成为最受关注的议题。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会上表示,中国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阶段,65岁以上年龄组人口不断增加。在劳动人口减少的背景下,仅靠发放养老金和医疗保险难以应对。要应对中国的老龄化社会,需要采取二元结构:一是通过税费,建立国民基础养老金,需要一个实名制的个人账户以及一个可以在全国自由转移的系统;二是建立一个终生储蓄的账户,实现自储公助,个人要存、企业要交,甚至商家积分让利也可以转换为养老金。
“养老金自己存一点,就涉及到保值的问题。”杨燕绥分析,养老基金等在其中便起到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20世纪80年代以后,全球已经有70多个国家在不同程度完善了自己的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养老金的保值增值由机构投资者所设立的养老基金负责完成。养老金的投资主要采用三分法,其中三分之一用于保值投资,三分之一投入社会基金,三分之一投资股票市场。而如果要实现保值增值目标,就需要可靠的受托人。
杨燕绥认为,中国的养老金财政要管一部分,受托人管一部分,这就是二元结构的基础。“美国的老年人有1/3靠政府转移支付,1/3靠自己劳动收入,还有1/3靠财产性收入和资本利得。”她认为这个结构值得中国借鉴。
养老金是否入市争议多
养老金缺口大,未来或将面临入不敷出的窘况。为此,业内人士不乏呼吁养老金上市“吸金”者。但业内也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养老金入市风险很大,在股市不明朗的背景下,酝酿入市尤其不明智。
“企业年金包括养老金入市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情,同时也很敏感。”中国证监会稽查局副局长、原基金监管部副主任洪磊在 “中国企业年金·济安腾讯系列指数”发布会上这样表示。
国外养老金上市的历程也许能给我们提供一点参考。以美国养老金入市历程为例,从1924年美国第一支基金成立起,直到1978年才真正实现养老金入市,总共用了50年的时间。据悉,在部分国家这一事宜需要全民公决,甚至是议会法案的通过。
透明是养老金入市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如果没有较高的透明度,投资者很难信任我们的养老金”,洪磊这样表示。而在这一方面,业内认为各项建设尚不够完善,仍存在较大的暗箱操作空间,需要建立随时能客观表现养老金状态的一套体系。
慧择提示:在不久的未来养老金将会存在巨大的缺口,证监会成员指出现在提出养老金问题还不成熟。为了我们个人的利益,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养老金政策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