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市场竞争加剧,经营机制与理念面临挑战
1.市场主体增加,竞争加剧。交强险开放之前,中资财险公司一枝独秀,所有中资财险公司都有交强险业务,占有市场份额的98%以上,而外资财险只有三星、国泰、安联等少数险企通过组合销售或代理销售的方式来销售少量车险。交强险市场的开放,导致市场主体的多元化和市场主体数目的增加。从消费者角度讲,外资公司的加入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若外资险企在效率和理赔服务方面更胜一筹的话,即会抢占大量市场,外资险企的进入将导致车险市场竞争加剧。
2.国内险企的经营机制与理念面临挑战。中资保险公司在营销网点、人员配置方面,在前期人力培训、资金投入方面,在数据支持、国内展业经验等方面相对有优势,但是,由于德国、美国等国家开展强制保险的时间较早、经验比较丰富、经营相对成功,外资险企的进入必将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服务理念,这将进一步推动我国车险市场经营机制的改革和服务理念的革新。
(二)市场业务面临外流
1.外资份额低,增长潜力巨大。2011年,我国交强险保费收入983.42亿元人民币,车险全年保费收入达到3504亿元,占到了财险业总保费的70%。然而,由于交强险业务受到管控,外资险企在车险业务中难有重大的进展,份额仅占不到2%。目前,在华外资财险公司有21家,车险领域排名前三的美亚保险、利宝保险和东京海上保险,市场份额分别为0.2%、0.1%和0.1%。
交强险是外资险企车险营销中的“短板”,如今市场对外资的开放无疑为外资补上了这块“短板”。虽然在短期内,外资险企很难颠覆中资险企在车险市场的主导地位,但其在车险市场的份额将迅速增长的趋势势不可挡。
2.交强险细分市场业务面临大量外流。由于中资险企在销售网点、市场规模上的固有优势,外资险企短时间内不可能在车险市场完全占有优势。但是外资险企在风险管理能力和市场经验方面好于中资险企,不少外资险企采取了不同的竞争策略。比如,部分外资险企把经营重点放在高端客户市场,而不是盲目追逐市场份额。由于外资险企的信誉相对较好,又没有受到国内车险“理赔难”等的诟病,即使价钱高一些,在国内市场也是很有竞争力的。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交强险部分细分市场业务将面临大量外流。
3.商业车险业务将面临大量外流。在我国,车险业务主要包括交强险和商业车险,虽然在政策上两者可以分开购买,但繁杂的核保、理赔手续,往往使得车主捆绑购买交强险和商业车险。因此,交强险对外开放后,商业车险和交强险完全放开,外资险企可以直接提供一条龙服务。这必将导致外资险企商业车险业务的迅速增长,使得中资商业车险的业务大量外流。
(三)车险人才面临外流
外资险企为了增强在国内车险市场的竞争力,必然会进一步挖掘、引进本地的优秀车险人才。由于外资险企较为丰厚的薪资待遇和较为公平的内部竞争环境,国内有车险从业经验的高素质人才必然有相当数量流入外企。这不但影响了中资保险公司车险经营团队的稳定性,也不可避免地随车险骨干流失一部分优良客户资源。
慧择提示:交强险的开放,使得中资保险公司面临着以上几大挑战。中资险企在与外资企业的竞争中,应更加注重服务品质的提升,从人性化服务的角度出发,一切从减少伤亡和财产损失的角度考虑,减少繁琐的手续,体现人文关怀、提高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