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素质教育呼声的日益加剧,加上国家相关政策的大力引导,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迎来职业素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
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融为一体
学院以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通过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的融合、教育内容的融合、教学过程的融合、校园生活的融合、实践活动的融合、评价标准的融合,实现了职业素质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融为一体,使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科学素质、职业素养和创新精神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创业能力相互融合,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校企双主体实施“浸入式”职业素质教育
大力推进校企双主体实施“浸入式”职业素质教育,校企共同搭建合作育人平台,通过以下途径解决了校企合作共同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薄弱问题。
一是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开设“博世班”等多种订单班,企业提出所需人才的核心素质和能力标准,校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确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目标。
二是校企共同构建开放式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目前校企联合开发职业素质课程19门、教材19种。
三是校企共同参与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过程。
四是校企共同打造专兼结合的导师团队。先后聘请100多名全国劳模、全国技能大师等进校园、进课堂。
五是校企共同培育基于企业文化的育人环境。学院将“产业、工业、企业”和高职教育的文化内涵转化为“文化符号”融入新校区环境之中,凸显高职校园文化特色;引企入校,建立校中厂;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22个,实施6S实训管理模式,有效解决了育人环境与职业情景不相似。
构建“课程系统化+活动项目化+评价多元化”的职业素质教育体系
课程系统化是指学院成立由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职业素质教育委员会和教学指导委员会,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课程,重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将培养学生职业素质融入专业技能教育中,使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为主线与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为主线的两大课程体系相互交融,从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上解决了职业素质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两张皮”和职业素质教育课程体系不系统问题。
通过对不同行业100多家企业和不同类别高职院校10000余名学生的调研和科学分析,形成《企业所需人才核心素质调查报告》、《高职高专学生职业素质现状调查报告》。根据高职各年级学生的素质基础和身心特点,把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分年级设计,分别以“敬业、就业、创业”为培育重点,校企共同制订《分阶段育人纲要》,探索和实践“分阶段”培育模式。
活动项目化是学院把第二、三课堂作为第一课堂教学实践的重要载体,投入专项经费500余万元,以项目化运作模式,系统设计实施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100余项,延伸和补充了第一课堂教育教学活动。
学院以青年先锋工程、科学人文素质工程、身体健康工程、心理阳光工程为统揽,设计开展了旨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科学人文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职业素质的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了一大批以科技文化节暨职业技能大赛、艺抒年华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代表,针对性强、参与度高、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校园文化活动企业兼职导师深度参与,企业文化元素深度融入。
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并通过完善政策机制、强化工作保障、扩大基地建设、展示实践成果、狠抓特色亮点等,实现了学生参与面大、社会影响大、成果收效大和社会实践课程化、项目化、学分化、基地化、常态化的总目标,形成了社会实践与专业技能结合、校内教育教学与校外实践锻炼结合、工作与学习结合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特色,使社会实践成为了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环节。
评价多元化是指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学院毕业生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进行跟踪测量评估,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企业对学生的“四维”职业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其次,评价内容多维。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基础上,对学生职业素质课程学习、日常行为表现、活动参与、社会实践等情况进行全面评价;再次,评价方式多样。根据评价内容的特点和不同,评价采取试卷、论文、报告、鉴定、展示等多种形式,建立“课程成绩+素质档案+证书”的职业素质评价载体。
经过较长时间的探索与推广,该模式在学院汽车检测与维修等五大国家重点专业试点推广,累计受益学生达到6万人。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满意率超过98%。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通过上述有关于职业素质教育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值得当下很多还在为职业素质教育探路的学校或机构去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