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险的空洞问题越来越严重,养老金财务隐患令人担忧。近期,社科院发布的报告称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账突破了两万亿元大关。随着中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养老金问题成为炙热话题。
犹如一个黑洞,养老金缺口还在不断扩大
2012年12月17日,社科院发布报告称,2011年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额继2007年突破万亿元大关后,再次突破两万亿元。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则有14个——虽然相比2002年的29个有了大幅缩减,但结余规模却在不断扩大,收支缺口达到767亿元新高。
据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会保障中心主任郑秉文介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养老制度,社会统筹用于支付已退休的参保人员,个人账户则是用于个人积累,退休时开始支付。
“所谓的‘空账’是指个人账户的部分也被拿去支付已退休人员的养老金。”郑秉文说,虽然空账超过两万亿元,但从整个养老金的收入支出来看,制度能够大体维持平衡。
缺口或持续扩大
养老金空账问题由来已久,亦被认为是有着复杂的历史原因和现实的客观原因。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吕井海介绍说,由于我国社保制度建立较晚,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员没有缴费并参保。因此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被部分拿去给退休人员发养老金,使得在职职工个人账户出现空账。
同时,近年来国家连续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养老金,不断上涨的养老金支出,使得国家财政只能优先为退休者发放养老金,而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空账问题。
此外,养老金还面临着通货膨胀和理财损失的问题。由于数额十分巨大,存款、购买国债等养老金理财方式在通货膨胀所带来的负利率下损失亦十分可观。
不过,更大的问题还在于当前“养老金制度的不可持续”。郑秉文举例说,如果一个灵活就业人员按照最低缴费15年,女工50岁就可拿退休金,根据中国的寿命预期75岁,可以拿25年的养老金。
“类似这样的问题在这个制度设计里还很多,这些都是制度不可持续性的重大隐患。”郑秉文说。
中国社科院财贸所的研究指出,在现有社保制度框架下,2015年,中国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就会出现支付缺口。世界银行公布的一份报告中也表示,如按照目前的制度及模式,到2075年间,中国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5万亿元。
而事实上,当下形势已不容乐观。
中国社科院报告显示,从1997年起,各级财政对养老保险累计补贴金额达12526亿元。也就是说,在2011年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存的19497亿元中,有近三分之二来自于财政转移支付,如果没有财政补贴,多个省市已经收不抵支。
多方建言求破解
“如果财政不加大投入的话,养老金的空账会越来越大。”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表示,除了加大财政投入,国有企业利润直接加入养老金账户等措施均可缓解这个问题。
12月17日,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戴相龙在出席社会保障国际论坛时也建议,划拨央企利润来弥补养老金缺口,争取到2020年做实个人账户。“应该制度化,实行分成制,中央企业上缴利润的20%划拨到社保基金。”
评论员余丰慧亦表示,保守估计,每年国有企业实现利润高达两万多亿元,国有金融企业实现利润高达1万亿元以上。如果按照20%缴纳社保资金,每年最少在6000亿元以上。
而郑秉文则提出,社会在不考虑财政补贴的情况下提高养老保险制度的统筹层次是解决养老金财务可持续性的根本途径。郑秉文认为,统筹层次低下是当今养老保险制度存在很多问题的根源之一。
“实行全国统筹是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可以彻底解决养老保险财务能力的区域差异与失衡问题,而且还可彻底解决参保人养老保险关系异地转移接续和全国劳动力流动障碍。”郑秉文说。
慧择提示:我国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突破两万亿 ,缺口还将进一步扩大,出现的空洞的主要原因是,在职职工的个人缴费被部分拿去给退休人员发养老金,导致空洞不断增大。笔者认为,在废除“双轨制”、实现全国统筹之后,地区性的基金缺口就迎刃而解,而个人账户的空账额也可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