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一觉醒来,金价又又又起飞了!

市场避险情绪高涨,金价连续两天直线飙升,国内金价目前即将突破800大关,许多人想要趁着黄金牛市抓紧“上车”。
更魔幻的是,小红书疯传一位大哥的“壮举”:贷款50万、低价甩卖房子,凑出100多万All in黄金。还撂下狠话——
“这辈子能不能翻身,全押黄金了!”

从初至今,黄金延续疯涨模式,价格稳站高位。在“稳赚不赔”的幻觉下,越来越多人不甘心把钱放在定存里,纷纷杀入黄金市场。
甚至有人网贷、套现信用卡、刷爆花呗加杠杆入场,最后,遭遇杀猪盘、本金赔光、债务缠身……

黄金暴涨
却让很多人血本无归...
从2018年起,黄金开启“狂飙模式”。
美黄金从1200美元/盎司,一路冲上当下的3000美元,国内沪金也从270元/克涨到730元/克。
7年涨幅超160%,双双刷新历史纪录!

暴涨的氛围之下,各路“杀猪盘”也伺机而动。
骗子社交平台上伪装成普通投资者,专挑对黄金理财感兴趣的小白下手。
先拉群聊投资心得,再推荐所谓“低价黄金APP”,用限购、秒杀当诱饵,让你小赚一笔尝甜头。等你放松警惕砸钱入场,人家直接卷款跑路!
小红书上有妹子血泪控诉:投了70万买金,结果平台一夜关停,至今还在打工还债……

更惨的是宝妈!被拉进“黄金投资群”,贷款近50万在“麦多多”APP下单,结果平台不发货、客服消失,最后连对接人都“查无此人”。
甚至有人用信用卡、花呗套现47万买,平台跑路后,自己面临着逾期风险……
黄金没到手,先背上一身债。

还有黄金托管骗局。
消费者在黄金门店购买金条,委托门店保管。如果托管满指定期限,可以额外送几克的黄金作为“利息”。
结果“利息”没挣到,黄金也不翼而飞。
前年,北京双井富力广场的中国黄金概念店、贵友大厦山东黄金等多家金店“跑路”,消费者托管在店里的黄金无法赎回,累计损失超过4亿。

新型“黄金回收”骗局更绝。
有人卖金时遇到“鬼秤”,100多克的金条上秤变90多克,神不知鬼不觉的偷走了大几万,这操作比股市割韭菜还狠!
还有人线上卖金,结果收到的钱是“赃款”,银行卡被冻结,黄金没了、钱也没了。

这两年,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而骗子们利用普通人渴望实现财富增长的心理,也屡屡得逞。
现在你还想靠“低买高卖”暴富?真的醒醒吧!
你想想,金价是跟着大盘走的,商家凭什么低价卖你?还倒贴送“利息”?真当他们是做慈善的?
说白了,所有“天上掉馅饼”的交易,十有八九是坑。
黄金也一样,但凡让你心跳加速的商机,多半是让你心跳骤停的陷阱。

黄金,还能不能买?
那现在黄金还能不能买?
当然能。
这年头,股票绿得能放羊,存款利率追不上猪肉涨价,就连房子也成了“不动产”。
可以说,当下黄金是少数能兼顾收益和稳定的资产,也是普通人最低门槛的理财方式。
不过,真要买黄金,咱得讲点策略——
1、买实物黄金,得谨慎
千万别学大妈们抢金镯子、金首饰,工费贵、溢价高,囤家里还怕贼惦记。
如果想买金条,更推荐你去银行买,价格会比金店的便宜。
像今天首饰店的金条,价格在950元左右/克;招商银行的普通金条,每克才759块钱,便宜了近200块。
不过话说回来,金条比金首饰还难保管,放银行保管吧每年还要交钱,而且变现也是件麻烦事,不是投资黄金的好选择。

2、黄金金融投资品,别选错
投资黄金最好的方式,是各种黄金投资品。
但是要注意,不要去买黄金股票。
就好比老婆饼和老婆,黄金股票和黄金没有一点关系,因为他们的股价走势,和金价没有半毛钱关系。
黄金期货风险大,小白也别碰。
我更推荐大家买黄金ETF基金、黄金ETF联接基金、积存金等,对普通理财者更友好。
比如积存金,基本在每个银行都能买到。
咱们可以一次性买,也可以定投。攒够一定数量并且持有一定时间后,可以卖出或提取实物黄金,更方便。

3、闲钱投资,千万别当“赌狗”
不管买啥,都要控制投资比例,并且只拿闲钱去投资,确保不影响生活运转。
千万不要像开头那位大哥一样,卖房子、把积蓄都拿去买黄金,万一家里出了点事,不敢想......
在合理范围内去投资,无论盈亏,都不会对家庭造成致命性的打击。
赚了加鸡腿,亏了不伤筋动骨,这才是普通人的生存智慧。

普通人,还有哪些理财方法?
但话说回来啊,如果想安安稳稳挣点钱,黄金肯定不是最优的选择。
因为它受全球影响,变化大、周期不好控制,价格也经常波动,时高时低。
从黄金的历年的金价看,虽然总体的金价趋势在稳步上涨,但中间的波动也挺大。

比如最近这一轮金价大幅上涨,主要就是美国关税政策扰动,导致纽约黄金市场持续吸金囤货。
加上全球地缘冲突风险上升,对于黄金的避险需求增加,以及美国经济数据降温,美联储降息预期发酵等等。
说实话,如果你不了解黄金涨跌背后的宏观、微观因素,不要轻易大量投资黄金。
跟风买买买,高位买入又无法长持,根本就赚不到钱,可能还会血亏。
而且近几年这环境,真的也别瞎折腾了......
毕竟咱们绝大多数人的钱,都是日积月累的血汗钱。

像我是在理财上是非常保守的人,就是想安安稳稳的赚点利息。
所以,银行定存、国债、财富型保险产品,肯定是首选。
就拿增额终身寿来说,这几年受到这么多人青睐,原因很简单——
安全上有保险法兜底,和国债、50万内的银行存款一样。
在收益上,目前的产品还比国债更有优势。
为了锁定利率,我拿之前发行的30年期国债,和一款在售的增额终身寿险,简单对比收益:

增额终身寿险在前5年比不过国债,但如果把时间拉长到5~10年往上,可以明显看到收益远高于国债。
并且收益差距,像滚雪球越滚越大。
等到60岁,30年期国债到期,只能拿回本金与利息,结束这笔交易;而增额终身寿险的雪球,可以永远滚下去。
可能会有人担心,这俩都是时间超长的储蓄,如果中途急需一大笔钱,怎么办?
这个也方便。
超长期特别国债可以上市转让;财富险则可以用「减保」或「保单贷款」功能取出一部分来用,也可以直接退保一次性拿出所有钱,很灵活。
但是我要提醒一下,增额终身寿并不是适合所有人。
这种产品一般需要5~7年左右的增值时间,如果提前退保会有损失。
所以投进去的这笔钱,最好是自己未来5~7年都用不上的闲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