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两年,理财险品类里,要说香饽饽莫过于增额终身寿了,基本满足金融三要素。
首先是安全保本,每年有多少收益都清清楚楚地写在合同里。
其次灵活性不错,后期可以通过减保取出一部分,并且不影响产品后续增值。
最后最重要的收益高,那时候的预定利率还有4.025%、3.5%,哪怕是2023年预定利率降至3.0%的情况下,对比同类型安全保本的存款,国债这些,还是吊打的存在。
以前上车的朋友,现在回头看可以说是真香了!
但是现在,伴随着降息的影响,增额终身寿的预定利率已经降至2.5%了,收益大幅度下降,吸引力好像没那么大了,很多朋友纠结,还有必要冲吗?
现在这个阶段,我的建议是,增额终身寿还是有价值,但是和同类的储蓄险相比,就要谨慎了。
10年内,不如买固定类的快返年金险。
10年以上,不如买顶流的分红型增额。
下面呢,我就和大家聊一下,我这么判定的原因。

前面我们讲了,增额终身寿基本满足金融产品的三要素——安全性、灵活性、收益性,但是看下来它已经不是最优选择。
那为啥它不如快返年金和分红型增额了?
下面呢,我们拿它和储蓄险的其他两类,从金融的三个维度来对比一下。
首先安全性方面。
其中增额终身寿和快返年金的现金价值,每年增值到多少,以及快返年金每年能领多少,都是写进保险合同里的。
分红险稍微有些特殊,收益分为保证和分红两部分,其中保证部分的收益也是写进合同里,一定可以拿到的。至于分红,这个就得根据保司当年的投资收益来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
总体对比下来,这三者安全性可以说是一样的,都是当前最高的,受到保险法的保护,同时背后还有我们强大的保险监管体系。
但收益构成不太一样。
固定类增额和快返年金,是保本保息的,能拿多少都是确定的。
分红型增额,保证部分的收益确定,但分红部分存在波动。
其次,灵活性方面,涉及我们用钱的便利程度。
这一块快返年金险可谓是完胜,毕竟自带快返两字。
快返年金有些快的3年就可以回本,然后从第5年开始,每年就能固定领取一笔利息。同时呢,账户的现价还会超过本金,需要用钱就可以通过减保动用。
而固定类增额一般要等到5年左右,现价才能超过保费。
至于分红险呢,如果算保证的部分,回本时间也要6年左右。但加上分红部分的收益,时间会快一些,大概4-5年。
对比下来,灵活性这块,快返年金略好于增额终身寿和分红险。
最后来看,最重要的收益部分。这部分至关重要,起决定性作用。
我们假设一位30岁的姐姐,拿出100万,分别一次性投入到这三类产品里。
我选的产品,也都是市面上比较拔尖的,有代表性的。
增额终身寿选择太平洋人寿的福有余2024、快返年金也是太平洋人寿的蛮好的人生,分红险则选择中英人寿的福满佳2.0。
因类型不同,咱们一个个分开比较,先来看固定类增额和快返年金之间的对比。
固定类的增额,收益要看现金价值(就是我们退保能实际拿到手的钱),只要不减保的话,金额就会持续增值。
快返年金险,收益则有两部分构成,分为领取部分,外加现金价值。
具体我们比较收益的办法,就是算IRR,可以通俗把它理解为复利。
前30年,快返年金险的IRR都是要好过固定类增额的。
特别是前10年,如果需要用钱的话,快返年金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再详细对比下,比如第10年。
固定类增额福有余(2024),增值到118.9万,复利IRR是1.75%;
而同期快返年金险,第5年开始领钱,累计领回了20万,账户里100万左右,复利达到了1.96%。
我们算IRR其实就表示着实际产生的收益,考虑到了用钱的成本。前30年,太平洋家同类的快返年金,蛮好的人生就是要高过福有余(2024)的。
如果不这么算,试着把快返年金险领的钱,用同样的办法,去模拟增额来减保。比如太平洋的福有余(2024),按照蛮好的人生这样,第五年取7万6,第六年后,每年取2万8。
按照这个份额减保的话,会发现从第5年后,现价就低于本金,属于一直回不了本的情况。
所以,从收益角度来看,买固定类增额的价值,其实不太大了,不如买快返年金险。除非说,就想存一笔钱,前期都不动。或者是20年以后,考虑长期收益。
但一般这样的场景,其实比较少见的。
下面呢,我们再来看福有余(2024)和福满佳2.0的对比。
福满佳2.0的收益是由保证部分+分红两部分组成的。
假设分红实现率分别是0、50%、以及100%实现的情况下,两者有哪些区别。
分红实现率为0,就是纯保底收益的情况下,当然这种情况可以说是概率很低。
福有余2024的回本时间更快一些,只要4年,福满佳2.0也不错,在第5年回本。
随着时间增值,福有余2024的收益一直高于福满佳2.0。
但是加上分红之后,收益情况就大不一样。
当分红实现率50%的情况下,福满佳2.0从第5年回本后,一直高于福有余2024。
在保单第20年的时候,福满佳2.0要比福有余2024多出7.9万。
在保单第30年的时候,福满佳2.0要比福有余2024多出16.5万收益。
如果分红实现率全部100%达成的情况下,两者的差距更大。
在保单第20年的时候,福满佳2.0要比福有余2024多出将近30万的收益。
此时福满佳2.0的复利可以突破3%,而福有余2024的复利最高只有2.4%。
所以这一轮,福满佳2.0在分红的加持下更有优势,并且分红实现率只要50%的情况下,就可以吊打福有余2024。
当然,这只是两款产品之间的对比,有些简单粗暴,只是为了让大家更直观的看出差距。
我们也可以通过两个险种的收益公式倒推,对比一下差距。
其中增额终身寿的预定利率很简单,大部分是2.5%。
而分红险产品的总收益率=预定利率+红利收益率,
即:分红险产品总收益率=预定利率 +(保单演示利率-预定利率)×70%×分红实现率。
其中分红险的保底预定利率大部分是2%,演示利率则多数为4%。
假设分红险的收益和增额终身寿持平的情况下,把数值代入公式,
即2.5%=2+1.4%X
算出来,分红实现率只要达到35.7%就可以。
实际上,保司过往分红的实现率情况如何呢?
之前我们也整理过,官网公布分红实现率超过10年以上的保司,有国寿,平安,这些老牌保司,以及中意,复星保德信这些中大型保司。
它们过往的分红实现率除了去年受到监管的限制,稍微差一些,在30%-50%的水平,除此外过往几年几乎所有产品的分红实现率都在100%及以上,兑现了当初的演示收益。
再看寿险行业近几年的分红实现率情况,2023年之前,都是100%以上的水平。
2023年这年监管限高的情况下,分红实现率也有50%多,即便这样也足够超过增额终身寿。
虽然这些数据只代表过去的成绩,但是也一定反映出分红实现率的稳定性。
另外通过保司的投资收益情况也能得到印证。毕竟投资收益越高,相对应分红收益越高。
回看保司近三年的综合投资收益率,基本都在3%以上,甚至有很多优秀的保司能达到4%,5%的。
所以说,从过往分红实现率成绩以及保司的投资表现来看,我认为选对分红险,超过固定类的收益还是没啥问题的。
以上三轮对比结束,给大家总结一下。
从安全性上来看,增额终身寿、快返年金和分红险都是储蓄险,不用多说。
灵活性上,快返年金略好于增额终身寿和分红险。
最后收益上,增额终身寿的收益优势不是很明显。快返年金前期高于增额终身寿,而分红险可以说一定程度上吊打增额终身寿。
那么如果我们有一笔资金就想安稳锁定利率,且存期不是很久的情况下,比如10年这样子的话,显然是快返年金更合适,前期收益比增额终身寿更高且灵活性更强。
如果是资金存期比较久,像10年以上的,且追求高收益的,自然是分红险更合适。选对公司的话,分红险收益预期,是会更高的。
而增额终身寿,适合的情况就比如少了。
除非是20年以上,不然收益比不过固定类的快返年金险。
但如果存那么久,干嘛不考虑分红险。根据过往达成率分析,同类分红险超过固定类增额,还是比较稳的。
以上是从产品角度分析,建议大家2025年谨慎挑选增额终身寿的原因。

下面再和大家聊一下产品趋势,为啥固定类的产品,不会成为主流。
去年,我们就给大家写过一篇文章——今天,提前和增额终身寿告个别!
当时增额终身寿的预定利率还有3%,能买上还算是赶上时代的红利。
但当前的这个低利率的环境下,后续降息是肯定的,那预定利率可能降至2%,甚至1%,这样固定类增额的吸引力,确实是慢慢减小的。
锁定2.5%的增额,对比未来低利率环境,还是有价值,但已经不如之前3.0%以上的产品,价值那么大了。
而且当前整个市场也逐渐成为分红险的主场。
毕竟对于保司来说,增额终身寿这种承诺保证兑付的收益越高,投资难度越大,负债越高。
这样不如开发保底+分红这种模式的产品,兑付压力小,相对更能放开手脚去投资,保证我们在投资环境差的时候,相对有一定较高的保底收益;而投资环境好的时候,也能享受到高分红。属于保司与客户双方共赢。
而增额终身寿的收益是固定的,在投资环境好的时候,也不可能享受到保司投资的红利,锁定收益的同时,也把收益的上限锁死了。
另外从其他地区来看,不管是中国香港,还是新加坡等地区,它们的保险产品几乎都是以低保底+分红的形式,这是一个成熟保险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便是这两年来,我为啥坚持,分红险会成为主流的原因。
而且通过产品开发力度来看,这两来,分红险产品也越发占比多了起来,慢慢取代了固定类的增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