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了“重视养老保障问题,大力发展商业保险的作用”.养老保障体制完善是中国面临的一个长期挑战,通过保险解决中国的养老问题成为保险公司高管和行业专家争相讨论的焦点,来自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主任朱俊生分别给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认为,借鉴欧美发达国家较为成熟的养老保障体系,个人的退休金主要是由三个支柱搭建起来的:第一个是政府统筹的社会保障,第二个是企业年金,第三个是个人储蓄。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储备的现实情况是,2010年中国城镇退休人员平均社会养老金替代率为45.1%,距离国家发改委提出的60%的标准很多。在老龄化进程不断扩大的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创新服务和产品推动养老保险产业的多元化、综合性发展,体现商业保险对“社会保障”的有效补充,并为保险行业发展开拓新思路,减轻第一支柱的压力,并有效推动第二、三支柱的发展和革新。
针对个人商业保险,友邦也呼吁通过政策鼓励和市场教育相结合进行有序发展。在积极致力于产品创新的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做的另一件事情是“市场教育和沟通”.对于购买保险产品的大量年轻客户,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一些循序渐进的解决方案,尽早地将养老规划的理念和消费者沟通,鼓励新生代的人群在早期以更为低廉的价格,为今后更有品质的养老生活作好先期投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社会养老资源获得更合理的先期规划。
另一方面,友邦提出借鉴日本及西方一些老龄化严重国家的经验,激励性政策的颁布与实施将加速商业保险的发展,对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或将带来更快、更积极地效应。例如,进一步扩大针对雇主的优惠政策,鼓励跟多企业为职工建立年金计划,同时针对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期望尽快出台。通过国家、企业、个人的三方互动,加快第二支柱的发展进程。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保险系主任朱俊生则认为,目前,不合理的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削弱了个人养老准备能力。要通过收入分配的调整,增加民间持有的财富,增强个体自我保障能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民的养老保障问题。即养老保险改革的重心是提升个人、家庭和企业的自我保障能力。
此外,可以通过政策调整和宣传教育,增强家庭养老保障制度的社会认同感和能力。如适时调整目前强制性的独生子女政策,重建家庭养老功能的基石。制订相应的税收激励政策,鼓励子女为老人提供家庭养老基金。加强中华民族家庭养老传统的宣传和教育等。
当然,中国养老保障体制的完善只是一部分,近来,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养老资金如何规划等也成为了热议话题。
友邦中国首席执行官蔡强更是给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是一个关系到全社会长期平稳有序发展的大问题,它并不能简单地进行强制“一刀切”.根据国外的一些先进经验,可以在一些较为成熟的地区实施“弹性退休制度”来作为“延长退休年龄”的一种试行。比如,一些专业技能人才、高技术人才、知识型人才,他们的成长投入大、时间长、经验积累无可替代,适当延长退休年龄,有其积极意义。
对此,现实生活已有了良好探索。比如一些事业单位实行“返聘”、一些退休医生进入“专家门诊”继续坐堂行医、一些教学科研人员继续带学生上项目,等等。这些“退而不休”者,可以算成现实中不规范的“弹性退休”者。相信随着社会行业的不断高端化,这样的职业也会逐渐增加。相关部门及早认可规范,是一个好事情。
慧择提示:既然养老保障是目前的重头戏,中国保险业也应该在这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我们能更多地成为发挥作用的专业技能人士、高技术人才、知识型人才,他们创造的财富,就足以养老;反之,如果仍然靠简单出卖体力,仍然将我们的后人定位在“打工仔”的国际产业链末端,则“弹性”再好,延长退休年龄的标准再宽,也未必足够攒足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