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满足保障需求后考虑投资需求
许多消费者选择险种的过程中,往往对投资型险种情有独钟,常常选择的是“高收益,高回报”的险种,而忽视保险最原始的保障功能。意外险和健康险等最具有保障意义的险种,由于是消费性险种,保费一去不复返,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于是,不少消费者花了钱投保返还型或者投资型险种,但当风险来临时,却发现保险“不管用”。一味追求保险的投资收益,犹如空中楼阁。这也是一些投保人遭遇风险时才发现保险不“保险”的根源。
意外、疾病是人生中最难预知和管控的风险,保险的保障意义很大程度就体现在这两类保险上。所以在经济状况一般的情况下,先满足此类保障需求;倘若经济实力允许,也可一并考虑。
先满足家长保障后考虑孩子保障
“重孩子轻大人”是很多家庭买保险的误区。家长为孩子投保的最终目的是增加孩子的保障,而对孩子来说,最大的保障来自于父母,即便没有保险,出现了问题还有家长来想办法解决,但是如果是孩子所依赖的父母出了意外,没有任何经济能力的孩子才是真地失去最基础的保障。
因此,买保险要遵循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先保家长尤其是家庭财务贡献度最高的人,因为,如果家庭中的顶梁柱因故丧失经济能力,那么导致的家庭经济困境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只有家庭支柱获得足够的保障,孩子的风险才可能降到最低。
先满足保额需求后考虑保费支出
大部分人购买保险比较在意的是付出了多少保费,而不是关心购买的保险产品所能提供保障的范围和保障程度。也有人在购买保险时,视线往往集中在产品上,能不能拿回本金,能不能保值增值等等,保额多少不一定真正受到重视,从某种角度讲,保险的作用只是起到了一小部分。实际上,拥有适当的保额,保费支出则是可以根据你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不同的人身阶段、不同的财务状况、不同的职业类别、不同的理财偏好,可以有不同的选择方式来安排你的保费。
因此,保额比保费更重要,因为保额是你必须的保障额度,足额保险才是保险设计的根本原则之一。保费支出太少显得保额不够、保障无力,当然,保费支出太多,也会影响家庭财务结构。
先满足保险规划后考虑保险产品
有人把保险代理人比喻为“家庭财务医生”,这话很有道理。保险代理人倘若只会销售保险产品,那一定永远只是一个“三流业务员”。因为只有销售“风险规划处方”的代理人才能顺应形势并被客户所接受。这里的分界线在于到底是“以产品为导向”,还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因而,保险代理人销售的不是保险产品,而是“风险规划处方”,
同样,消费者在考虑保险规划时,也不要一味地比较保险产品,而是要考量保险规划的整体性、前瞻性,根据自身需求合理购买。
先满足人身保险后考虑财产保险
现实生活中,有车族基本都会为自己的爱车投保车险,却忽略为自身投保人身保险;也有很多企业主会为企业投保财产保险,而不为自己投保人身保险。这实际上出现了本末倒置的问题。
慧择提示:无论保险能给我们带来多高的受益,它的最基本功能仍然是获得基本的保障。一味希望通过保险发家致富,则本末倒置,得不偿失。因此购买这类高风险保险时应注意以上基本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