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每个城市,都涌进了大批的农民工。他们风餐露宿,汗流浃背,把大楼建起来了,把公路修起来了,让工厂转起来了,让城市活起来了。但他们到了60岁以后,再也干不动活的时候,又该到哪里去养老?
一个最简单的答案,就是“回农村”。“从哪里来的,回哪里去”。但很明显,这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答案,也是一个很不人道的答案。人家把青春献给了城市,你却把人家“赶”回农村养老,于情不义,于理不通。要知道,如今的城市,已经不只是城市人的城市,而且是农民工的城市。农民工建设了城市,服务了城市,所以也完全有资格在城市里生活,在城市里养老。
新生代农民工一般是指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他们的最大特征是基本脱离农村但又没有真正融入城市,处于社会结构中第三元状态。他们中的多数人本身没有地,也从来就没有种过地。自从离开初中或者高中的校门到城里务工,他们就没有想再回去种地。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没有从事过农业生产的占84.5%,希望在城里定居的占93.6%。而前不久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务工城市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的新生代农民工尚不到30%。
还有一笔账,是明摆着的。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日前发布的《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主要数据报告》中显示,社会养老保障的覆盖率,城镇达到84.7%,每人月均退休金1527元;农村达到34.6%,每人月均养老金74元(7月12日《中国青年报》)。每月74元,平均每天不到2.5元,这让在城里待惯了的新生代农民工,怎么能够生活?
要想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到哪里养老的问题,必须打通三道屏障。
第一是认识的屏障。到底新生代农民工应该按城镇标准养老,还是按农村标准养老?因为户籍在农村,所以城里不想管;因为贡献在城市,所以农村没积累。在这方面,非常需要城里人敞开胸怀。
第二是执行的屏障。我国的《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按照劳动合同为被用者缴纳养老、医疗、工伤等各种保险基金。但为什么只有30%左右的农民工得到了“三金”?说农民工流动量大,只是一个客观原因。更主要的原因是一些用人单位为了降低成本,随意损害农民工利益。一些执法部门也听之任之,监管不力。
第三是制度的屏障。现在有很多的制度,都把农民工挡在了城市的大门之外。
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了,就让农民工们自己选择到哪里养老,过上体面而又有保障的生活。
慧择提示:从社会公平角度讲,不应该让上亿的人口把青春献给城市,把养老负担甩给农村。农民工建设了城市,服务了城市,所以也完全有资格在城市里生活,在城市里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