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中保险行业的课题有很多,从细化的角度来谈,养老保障体制的完善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给商业保险带来的改革契机将是千载难逢的。”友邦CEO蔡强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1:16.25体现的差距
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老龄人口占比早已过了10%的警戒线,并且以每年800万人的速度增长,算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社会”。而与之相对应的退休金市场的实际情况是:社会养老保障资源严重不足、年金市场发展缓慢、参与率低,养老金缺口问题值得重视。
“金融行业里各个金融元素以及各个细分行业的改革不尽相同,要注意传统金融与现代金融的结合。从保险业角度来说,在缓解养老金缺口方面有很大的操作空间。”复旦大学保险系教授徐文虎在2012陆家嘴金融论坛上表示。
目前,中国养老保险体系共有三大支柱:作为第一支柱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以政府为主导,税前列支;作为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即补充养老保险),为企业及职工自愿建立,但仅对企业缴纳部分进行一定比例的税前列支,个人缴纳部分无税收优惠;第三支柱为个人商业养老保险,如眼下热议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
长江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李春平在陆家嘴金融论坛上提出:中国目前处于未富先老的阶段,中国养老金的积累严重不足。
他算了一笔账,基本养老保险到去年底的结余是1.9万亿元人民币(下同),企业年金是3500亿元,再加上全国社保理事会的8000亿元,只有3万多亿的养老金积累。即使再把商业养老的4.5万亿元计算进来,也不过7万亿元左右,而同期美国养老金的数字是18万亿美元,按现在的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6.32元/美元计算,相当于113.76亿元人民币,是前者的16.25倍,可谓天壤之别。
“中国人是储蓄养老,我们有很高的储蓄率。美国人不是不储蓄,是储蓄养老金,而且他这个养老金的储蓄在资本市场、在全球范围内投资。中国现有的养老金,基本上都放在银行里,没有分享到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李春平表示。
养老金需商业化管理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杜永茂也认为,养老保障体制的失衡是我国养老金储备严重不足的根本原因。
“养老金储备总量不能仅靠缴费,还应该注重投资滚动使存量养老金不断实现增值,增值的途径就是市场化和商业化,国际上无一例外。管理养老金的主体各国虽然不完全相同,但肯定是以商业化养老金为主,其他的还包括基金、券商甚至银行。我们国家的商业主体这几年也有表现,我们3500亿元的企业年金,平均年回报率9%。如果我们的养老金都能达到这个水平,无疑会使存量养老金实现增值。”杜永茂表示。
“但是对商业主体的作用,还没引起我们政府部门及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认同,它的专业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甚至专业养老金公司本身的发展也还受到制约,自身生存都有问题,所以很难有大的作为。”杜永茂谈到了商业主体的这一窘境。
李春平也表示,在这样一个养老金加速积累和加快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养老保险公司可以发挥更大作用。
“在养老金的资产管理方面,经过这几年的投资运作,我们认为在未来中国基本养老的资产管理方面,可以发挥专业的养老金资产管理公司作用。无论是在长期资产控制还是动态资产管理方面,我觉得作为专业养老金公司都非常有优势,在未来养老金的管理方面,应该引入更多专业的、有特色的资产管理公司。”李春平建议。
杜永茂也提出了几点建议。“一是第一支柱个人账户现有空账1.7万亿元,这是公布的数字。应该尽快通过财政把它回归到个人账户、做实,然后引入商业机构来管理,尽快进入到增值过程。二是第二支柱年金要扩容,包括放低年金门槛要求,实行年金的主体由企业扩大到事业单位,甚至公务员队伍都要建立年金。三是尽快推出税延型个人养老险,来调动国民个人积累养老金的积极性,由储蓄性的养老资金转变成投资性的养老。”
在此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商业对养老金管理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养老金投资的渠道和领域要扩大到物权、产权,要允许他们投资银行理财产品、信托理财产品及基础建设的债券化产品。要让养老金在整个增值过程中能充分享受到国民经济发展的红利,也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展示和发挥商业主体在养老金管理方面的作用,在国民经济中间的资金配置作用。”
对于个人商业保险,友邦CEO蔡强则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我们呼吁通过政策鼓励和市场教育相结合进行有序发展。在积极致力于产品创新的同时,保险公司可以做的另一件事情是市场教育和沟通。对于购买保险产品的大量年轻客户,保险公司应尽早地将养老规划的理念和消费者沟通,鼓励新生代的人群在早期以更为低廉的价格,为今后更有品质的养老生活做好先期投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社会养老资源获得更合理的先期规划。”
慧择提示:在当下的中国国情背景下,政府政策的推动至关重要。很多商业保险公司在养老产品的功能方面正在做出积极的尝试,其中也借鉴了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