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保险公司发债申请得到了保监会的认可,这在也内引起了不少人的热议。在偿付能力压力下,发行次级债成为险企补充资本的捷径。但关键在于,如果险企不在提升承保、投资主要业务盈利上下功夫,冀望“拆东墙补西墙”,靠借债补充偿付能力,何以从根本上解决资金缺乏的现状而取得长远发展?举债度日又如何保障投保人、投资人的利益?
7月6日新华保险称,近日已经收到保监会对于其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的10年期次级定期债务的同意批复。此前的6月29日中国人寿也发布关于获准发行次级定期债务的公告,称发行规模不超过380亿元10年期和15年期次级定期债务的申请近日已获得中国保监会的同意批复。而中国平安则早在5月29日就发布公告称,保监会同意其发行A股次级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60亿元。
而去年新华、国寿两大险企已分别发行了50亿元、300亿元次级债务。即便如此,两家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仅维持在高于保监会监管要求的150%红线附近。中国人寿2011年年末的偿付能力为170.12%,新华保险2011年的偿付能力仅为155.95%。
偿付能力徘徊在警戒线附近,险企的两大主要业务——承保与投资经营得到底如何?保险业价值几何?从投资收益率及退保率看,不甚乐观。
国寿最近一年的投资和保险数据让人失望,2011年其总投资收益率由5.11%降至3.51%;退保率为2.79%,较2010 年同期提高了0.48 个百分点,退保金同比增长42.1%。新华保险同样不乐观,退保率逐年上升,其2009年、2010年、2012年退保率分别为3.80%、3.90%、5.71%;投资收益率则逐年下降,三年分别为4.6%、4.3%、3.8%。
当然,2011年是保险业境况严峻的一年,上述数据或有节点上的特殊性。但对比过去近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近年保险业增速有所放缓已是事实,一些重要的指标出现负增长,部分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下滑。资产业务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不明朗带来的投资回报压力,不但影响险企的盈利水平,也转化为对偿付能力的压力。
因而一定时期内,资本金的短缺为整个行业带来一抹阴影,在限制了投资灵活性的同时增加了融资成本。国内目前可供险资进行投资的渠道还在逐步拓展中,在放开之前,一定程度上还将对寿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形成掣肘。
险企资本金一旦不充足,就会影响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对投保人的权益保障构成威胁;而为达到偿付能力,险企面临的再融资风险也会导致其财务风险升高,这是投资者避讳重要因素。而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的此次发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其对资本的胃口,似乎仍未可知。
一方面,时常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是险企作茧自缚。国寿和新华为首的中国寿险公司经营杠杆率要高于友邦等外资险企,主要表现在净保费收入/净资产和净保费收入/准备金两项比例要高,这就使得中国寿险公司的准备金提取受保费增长影响大,导致未来发展对资本金的需求更高。
另一方面,逢资本金缺失时就靠发债来填补,是险企不负责任、不思进取的体现。当前股市低迷、险企难上市融资、股东补给难以持续,发行次级债券是险企补充资本最容易的手段之一,因而险企惯用发债来增资。
但发债的途径只能在短期解决资本的缺乏,并不能解决长期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只靠发债增资并不是推动保险业发展的正常途径。即便险企能通过发债增加资本来换取偿付能力的提高,问题还在于,从现有市场环境看,次级债的发行成本在上升,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也会越发艰难,因此,险企发债理应作出谨慎的权衡。
慧择提示:掀起自身的盈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人的利润。因此,险需要改善疲弱的保费增长及投资收益。具体看,就是要通过回归保险本原,提升新业务价值率、加强成本管理、拓宽盈利空间。
7月6日新华保险称,近日已经收到保监会对于其发行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00亿元的10年期次级定期债务的同意批复。此前的6月29日中国人寿也发布关于获准发行次级定期债务的公告,称发行规模不超过380亿元10年期和15年期次级定期债务的申请近日已获得中国保监会的同意批复。而中国平安则早在5月29日就发布公告称,保监会同意其发行A股次级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规模不超过人民币260亿元。
而去年新华、国寿两大险企已分别发行了50亿元、300亿元次级债务。即便如此,两家险企的偿付能力充足率也仅维持在高于保监会监管要求的150%红线附近。中国人寿2011年年末的偿付能力为170.12%,新华保险2011年的偿付能力仅为155.95%。
偿付能力徘徊在警戒线附近,险企的两大主要业务——承保与投资经营得到底如何?保险业价值几何?从投资收益率及退保率看,不甚乐观。
国寿最近一年的投资和保险数据让人失望,2011年其总投资收益率由5.11%降至3.51%;退保率为2.79%,较2010 年同期提高了0.48 个百分点,退保金同比增长42.1%。新华保险同样不乐观,退保率逐年上升,其2009年、2010年、2012年退保率分别为3.80%、3.90%、5.71%;投资收益率则逐年下降,三年分别为4.6%、4.3%、3.8%。
当然,2011年是保险业境况严峻的一年,上述数据或有节点上的特殊性。但对比过去近3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近年保险业增速有所放缓已是事实,一些重要的指标出现负增长,部分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下滑。资产业务方面,由于资本市场不明朗带来的投资回报压力,不但影响险企的盈利水平,也转化为对偿付能力的压力。
因而一定时期内,资本金的短缺为整个行业带来一抹阴影,在限制了投资灵活性的同时增加了融资成本。国内目前可供险资进行投资的渠道还在逐步拓展中,在放开之前,一定程度上还将对寿险公司的投资能力形成掣肘。
险企资本金一旦不充足,就会影响其偿付能力充足率,对投保人的权益保障构成威胁;而为达到偿付能力,险企面临的再融资风险也会导致其财务风险升高,这是投资者避讳重要因素。而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的此次发债,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满足其对资本的胃口,似乎仍未可知。
一方面,时常面临资本金不足的问题是险企作茧自缚。国寿和新华为首的中国寿险公司经营杠杆率要高于友邦等外资险企,主要表现在净保费收入/净资产和净保费收入/准备金两项比例要高,这就使得中国寿险公司的准备金提取受保费增长影响大,导致未来发展对资本金的需求更高。
另一方面,逢资本金缺失时就靠发债来填补,是险企不负责任、不思进取的体现。当前股市低迷、险企难上市融资、股东补给难以持续,发行次级债券是险企补充资本最容易的手段之一,因而险企惯用发债来增资。
但发债的途径只能在短期解决资本的缺乏,并不能解决长期的偿付能力不足问题,只靠发债增资并不是推动保险业发展的正常途径。即便险企能通过发债增加资本来换取偿付能力的提高,问题还在于,从现有市场环境看,次级债的发行成本在上升,拆东墙补西墙的日子也会越发艰难,因此,险企发债理应作出谨慎的权衡。
慧择提示:掀起自身的盈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投资人的利润。因此,险需要改善疲弱的保费增长及投资收益。具体看,就是要通过回归保险本原,提升新业务价值率、加强成本管理、拓宽盈利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