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保障是重大民生工程,在整个生态大图中,监管扮演着重要角色。多方监管部门与行政机构参与,推进深化医药改革进程、强化医疗保障体系、规范商业健康险建设。尤其养老体系的完善,将健康保障和健康管理纳入其中。
经营业务四大梯队
近日,安永与太保安联健康险联合推出《 中国商业健康险白皮书》,给中国商业健康险进行把脉,并绘制蓝图。
白皮书指出,健康险生态需要“医保药健”四方合作共赢,即医院、保险、药企、健康管理。健康险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近年来的快速发展可见一斑。2013年-2017年健康险增速为40.6%,远高于其他险种。
不过,健康险市场份额分布极不均衡。《白皮书》数据显示,2017年健康险市场整体80%的保费收入来自排名前8%的公司。按照保费数量级可将经营健康险业务的公司分成四个梯队。具体来看:
第一梯队为2个保费收入600亿元以上公司,保费共1457.08亿元,占比33.2%,包含平安人寿和国寿股份,均为中资人身险公司。
第二梯队为10个保费收入百亿级公司,保费共2062.31亿元,占比46.9%,包含和谐健康、新华人寿等8家中资人身险公司,人保股份1家中资财产险公司,友邦1家外资人身险公司。
第三梯队为26家保费收入十亿级公司,保费共678.71亿元,占比15.5%,包含12家中资人身险公司、10家外资人身险公司、4家中资财产险公司。
第四梯队为其他111家公司,保费共191.36亿元,占比4.4%。
前身今世不简单
除了过度集中化这一特点,目前不成熟的中国健康险市场中还显示出诸多痛点。
痛点一:健康险呈现“泛寿险化”特征。
痛点二:医疗健康增值服务给保险公司带来诸多问题。
首先是运营成本的增加,其次这些服务并未和保险产品实现强相关,未发挥其所沉淀的数据价值,从而难以达到健康管理预期的控制风险、提高黏性的作用。
痛点三:健康险所得数据并未发挥强大的作用。
目前主要数据来源有保险公司内部运营记录、客户主动/被动提供个人信息、公立/民营医院对接资源、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制药企业及智能硬件企业等数据共享。但这些数据存在着数据共享难、数据标准不统一、数据安全有待规范等痛点。
痛点四:与健康服务方合作困难重重。
因健康服务方众多,缺少标准化统一管理平台,各自拥有独立系统,保险公司逐一对接成本高,时效差。保险公司为医疗服务商带来的新增客户有限,故而缺少管辖控制能力,在合作管理过程中的能动性弱。总之,达成双方利益统一的有效合作目前颇为困难。
健康险虽然发展迅猛,越来越多的玩家加入,但大部分公司并没有在该业务上实现盈利,若想持续长期发展,需认清现实,挖掘痛点,接受挑战,扭亏为盈。
打破僵局
家庭式服务闭环+科技创新有望打破僵局。
未来,健康险将逐步走向以满足个人客户医疗需求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的服务闭环。白皮书认为,健康险购买通常是一种家庭行为,无论是为家人投保,还是把保单共享给家人。因而,闭环应以家庭为服务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中心,提供从经济补偿到医疗健康管理的全面服务,从根本上保障家庭成员的健康风险。
太保安联健康险战略发展部总经理周卿表示,“ 健康险服务闭环形成需要险企、医院、药企、健康服务公司的通力合作,但保险和健康产业双方的专业与生态差异较大,目前处于互动的初期,整个融合发展过程要比想象的更长期、更复杂。”
此外,数据是健康险的血液,流经各个环节,在客户体验、渠道拓展、客户精准营销、差异化服务、产品设计、精算定价、运营优化、风险控制和医疗健康网络管理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打通保险企业数据通路、融合外部数据、支持多样化应用的健康数据平台是健康险业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驱动力。而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社交网络、可穿戴设备、云计算等创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成为健康险行业高速发展的助推器。
目前各公司主推的健康险产品为重疾险,该险种往往搭配寿险产品的条款或者产品,且兼顾健康保障功能和储蓄功能。健康险产品的销售渠道多延用传统的寿险、财险渠道,表现出专业性、扩展性、灵活性不足,且运营成本高,智能化程度低,相对应的人才及数据应用体系尚待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