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农作物病虫害、动物流行病等日益严重,给农村经济带来了很大冲击,给农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农业保险的出现帮助受灾农户恢复再生产,下面我们看看农业保险政策解读。
政策背景
农业保险作为扶持农业发展的一项政策工具,近几年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每年的“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会针对农业保险提出很多建议和提案,希望通过建立农业生产风险支持保护体系,减轻农民因灾造成的损失,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正是顺应了各方呼声和农业生产风险分散的需要,农业保险政策应运而生。
背景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试办农业保险,20世纪90年代后,由于种种原因,农业保险业务逐渐萎缩。2000年以来,随着“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支持“三农”发展。农业保险作为支持“三农”发展的扶持政策之一,也得到了中央高度重视。
1、2002年12月28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第46条规定:“国家逐步建立和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首次确立了我国建立农业保险制度的目标。
2、200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选择部分产品和部分地区率先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对参加种养业保险的农户给予一定的保费补贴”。
3、200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扩大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试点范围,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开展农业保险业务”。
4、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稳步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工作,加快发展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农业保险”,“鼓励龙头企业资助农民参加农业保险”。
5、2006年的“国发23号文件”提出:要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该文第一次对发展农业保险作出了全面的政策规定,指明了今后农业保险的发展方向。
6、2007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积极发展农业保险,按照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农民自愿的原则,建立完善农业保险体系,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范围,各级财政对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给予保费补贴。完善农业巨灾风险转移分摊机制,探索建立中央、地方财政支持的农业再保险体系。鼓励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帮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
7、2008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认真总结各地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的经验和做法,稳步扩大试点范围,科学确定补贴品种”,“建立健全生猪、奶牛等政策性保险制度”。
8、200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扩大试点范围,增加险种,加大中央财政对西部地区保费补贴力度,加快建立农业再保险体系和财政支持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2010年至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内容略去)
9、201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完善农业保险制度。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加保险品种、提高风险保障水平。积极开发适应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需求的保险品种。探索开展重要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以及收入保险、天气指数保险试点。支持地方发展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渔业保险、设施农业保险。完善森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和农户信用保证保险。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鼓励和支持保险资金开展支农融资业务创新试点。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
此外,国务院于2012年10月24日发布了《农业保险条例》(国务院第629号令),这是目前层次最高的一部农业保险法规,对规范农业保险活动、保护农业保险活动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作出了明确规定。
以上政策看出,从2004年至今,连续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建立农业保险制度提出了明确目标和要求,为农业保险政策的出台提供了契机和依据。
慧择提示:农业保险政策近几年来一直是个热点话题,我国农业保险已经不仅仅是防范自然风险的管理手段,而且更多地融入到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各个环节,在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中发挥更多作用。这对我国农业保险供给侧改革提出更高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