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监管风暴持续升温,险企一季度经营状况不容乐观。保监会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万能险保费收入同比下滑逾60%,有险企甚至直接降到了零,同时退保金规模急剧增加,其中,天安人寿与建信人寿的退保金已超过去年全年。
近半险企保费出现负增长
去年以来,保监会出台了一系列新规,对中短存续期产品的风险保障水平、万能保险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中短存续期业务占比等多方面进行合规限制,在险资运用、公司治理等方面作出引导,并且规定万能险不得以附加险形式出现,返还型产品首次返要在5年之后,且每次返还比例不得超过20%。
持续整肃下,今年一季度寿险规模保费出现负增长。保监会数据显示,一季度81家寿险公司规模保费收入1.56万亿元,同比下降1.79%。其中,以万能险为主的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与投连险为主的投连险账户新增交费,共计2300亿元,与去年一季度的6000亿元相比,大幅下滑61.8%。
具体来看,81家险企中有34家规模保费出现负增长,其中以中小险企最为明显。例如,万能险新业务被禁止的前海人寿,一季度规模保费下滑逾70%。同时,该险企保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为4678.7万元,与去年同期的334.60亿元相比,下滑幅度高达99.86%。此外,中融人寿的户投资款新增交费从去年同期的23.44亿元直接下降到零,规模保费则同比下降55.97%。还有,安邦人寿一季度规模保费虽接近1900亿元,但万能险业务占比已不足1%。
业内人士预计,新规监管下,万能险保费下行趋势明显,今年实现总体增长可能性不大,甚至会抑制2018年“开门红”及明年的保费增长。进一步地,“资产驱动负债的激进模式将难以为继,首当其冲的中小险企业将面临巨大转型压力。”
退保潮考验险企二次销售能力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险企退保金出现大幅增长。
安邦人寿一季度退保金高达150.70亿元,泰康保险集团、天安人寿与阳光人寿一季度退保金分别为94.39亿元、85.30亿元与58.93亿元。此外,建信人寿的退保金达108.61亿元,相当于该险企去年全年123.13亿元退保金的88.21%。平安人寿退保金为94.94亿元,同比去年的72.47亿元增长31%,平安人寿相关人士却表示,他们的退保率已是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某险企精算师指出,退保金高低与险企的业务结构有关,重疾险、定期寿险与年金险的退保金较少,而两全险、分红险、中短存续期的万能险退保金相对较高。此外,也有保险专家指出,退保发生后,再考虑到客户投诉等因素,会对险企的二次销售能力形成考验。“二次销售能力好的险企,客户在退保后可能会改买长期保障型产品,否则就会导致客户流失。”
八成险企综合偿付能力下降,两家低于-200%
“尝二代”实施已一年有余,按照规定,险企的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与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应分别不低于50%与100%。
保监局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人身险企综合偿付能力为230%。据不完全统计,在已经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的74家人身险公司中,有59家公司的偿付能力出现下滑,占比接近80%,其中有2家公司不达标。
友邦保险、中国人寿等16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在300%之上,偿付能力处于200%-300%之间的险企有23家,有18家险企综合偿付能力低于150%。新光海航人寿和中法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低于-200%水平,未能达到监管标准。
有统计机构测算认为,君康人寿、信泰人寿与中华联合人寿等险企,在未来一年内的综合流动比率低于100%,即这些险企的现有资产未来一年内的预期现金流入将无法覆盖预期现金流出。
其中,君康人寿的核心偿付率从去年的166.95%下降到一季度的160.83%。该险企表示,公司账面万能险负债久期较短,存在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风险。此外,中华联合人寿也表示,由于万能险业务未来存在集中给付,未来3个月,乃至一年内综合流动比率有所下降。
慧择提示:万能险断崖式下滑,退保金规模急剧增加。在保费萎缩与退保潮的冲击下,有八成险企的偿付能力出现明显下降,其中新光海航人寿和中法人寿的综合偿付能力低于-200%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