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险改革,说了很多年,然而改来改去,仍改不了老百姓的怨声载道。不能说政府不作为,毕竟这是牵涉到众多的利益主体,如何在改革中还能平衡好各方利益,就是改革是否能继续推进的核心。
毫不夸张的说,医疗保险改革是一件牵一发而动百身的事。医院、医生、制药企业、药品流通商、患者、政府,这六方串起了一个医疗保险改革的利益链。其中公立医院便是这场改革的主体。在人民的印象中,公立医院就像一个等待装钱的盘子,而政府则充当了托起这个盘子的手的角色。盘子上面有生病的患者和为患者忙碌的医生。制药企业和药品流通中介商则盘旋在盘子的边缘,这幅忙碌的景象背后是各取所需的利益分割。这幅图中,唯一支出金钱的是患者,而由于政府的补贴还不足医院运营成本的10%,为了生存,医院只得鼓励医生开大处方、卖特效药。而制药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拉拢医生给回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以药养医。医疗保险改革,就意味着削减了医院40%的收入;医疗保险改革,就意味着不准开大处方切断了医生的灰色收入,药物基本制度大力打压药价,使得药品流通中间商和制药企业的利润进一步减少。医疗保险改革,对这条利益链来说,确实伤筋动骨。
于是,2010年的2月,公立医院正式实施试点改革,要求最先实现的是零差率售药。医院的收入有40%来自药品,如果实现零差率售药,就表示这40% 的利率就没有了,只能靠提高诊疗费和地方政府补给来补偿。那么自然的,政府补贴是否能够到位,也就决定了改革能否推进。所以说来,这还是关乎钱的一场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