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央层面看,2015年重点推出两大基金,一是总规模400亿元的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引导社会各方面资金参与超过1800亿元,并要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建立战略新兴产业板,一是总规模600亿元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撬动社会资金千亿元以上。而在2014年9月,国开金融、北京亦庄国际投资等共同出资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首期募资已超千亿元。
从地方层面看,随着中央鼓励产业投资基金的发展态势明确,地方政府和国资平台组建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如雨后春笋地涌现,每个月都会数十个地方政府主导的产投基金成立,遍及科教文化、产业投资等各个领域,出现了一批诸如“一带一路”、PPP、文创、产业引导等主题基金。
但要看到,我国产业投资基金发展还有很多不足,“十三五”期间还有不少工作要做:一是以规章定制度。目前,我国产业投资基金的实践已经风起云涌,但相关法律框架和监管体系仍需完善。由于2001年国家计委提出的《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条例》并未能正式实施,目前约束政府主导的产业投资基金的法律框架归类到私募基金,如《公司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2014年出台的《私募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私募基金的投资主体多是私人投资者,如证券投资者、民营企业,企业法人是私募基金法律体系的重要对象。而产业投资基金的募投主体是政府财政、地方政府产投平台和各级国资企业。所以,需要出台相关法律规范产业投资基金的募集和运营,完善政府出资的政策措施,从政府机关、社团、事业单位等法人作为出资人的主体责任角度出发,明确基金的发起目标约束、产投运营组织形式等,从而保障作为基金出资的实际承担者(纳税人)的权益保护,避免公器私用,确保基金发起宗旨。
二是抓示范推改革。当前,地方政府的产业投资基金推出数量多,存在特点不鲜明,指向不明确,社会资金带动效应不强的问题,甚至多个基金平台实际上做同一类事情,形成围绕争项目而开展工作。以地方财政为主,配套当地国资平台,再投资于基建等国有背景项目,实际上这个模式走的还是政府资金扩张刺激经济的传统老路。
避免泥沙俱下,中央政府有必要建设项目库等工作,如规定由各领域主管部门和地方政府将其募集规模超过10亿元的产业投资基金报送中央财政,从中确立一批规范化项目,政府再通过示范项目降低整体风险,实现“以示范抓样本,以样本推改革”的发展目标。
三是推应用求发展。“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要实现人均万美元GDP的发展目标,迈过中等收入陷阱,就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要将产业投资基金与PPP模式一并成为政府利用现代金融手段引导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应看到,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多是基础公共领域,或者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一般投资回报率低,回收周期长,社会资本的参与度并不高。当前,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本的参与意愿,实现推广应用目标,要明确扶持社会资本的形式,如采用灵活的财政贷款贴息政策,当基金投资收益率远低于社会正常回报率,可以按照给予一定比例的财政贴息,还可以在税费上予以倾斜,如对于公司制的政府主导产投基金,给予企业所得税的免除。
慧择提示:我国鼓励稳增长的产业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投向多为基础公共领域,或者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行业,一般投资回报率低,回收周期长。投资者应该多关注一些获利的产品,多做投资组合,寻求多种基金产品的投资机会。同时注意投资风险,做好规避风险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