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只ETF基金清盘
近日,长盛基金发布公告称,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份额持有人大会已于2015年10月12日审议通过了《关于长盛上证市值百强交易型开放式指数证券投资基金终止上市并终止基金合同有关事项的议案》。该基金从10月14日起进入基金财产清算期,不再接受投资者提出的申购、赎回申请。至此,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成为国内首只清盘的ETF。
据了解,上证市值百强ETF成立于2013年4月24日,跟踪的标的指数为上证市值百强指数,由上海证券市场规模大、流动性好、最具代表性的100只股票组成。初始募集资金6.23亿元,截至2013年二季度末,该基金规模降为1.24亿元,当期亏损1149万元。截至2013年年底,基金规模降为9657万元,当年共亏损13万元。截至2014年年底,基金规模仅为2486万元,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基金规模继续萎缩至2041万元,基金份额仅剩621万份。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为赵宏宇,是四川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金融投资研究方向)博士。历任美国晨星公司投资顾问部门数量分析师,招商银行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研究员。2007年8月加入长盛基金,历任金融工程研究员、产品开发经理,首席产品开发师,金融工程与量化投资部副总监。同时管理着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长盛电子信息主题、长盛战略新兴产业、长盛中小盘精选、长盛上证50、长盛创新先锋等六只产品。
据基金二季报显示,“本基金本报告期内自2015年2月12日至2015年5月12日及2015年5月14日至2015年7月16日期间出现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而据基金2014年年报显示,“本基金自2014年9月5日至2014年11月20日、2014年11月24日至2014年12月31日期间出现连续20个工作日基金资产净值低于5000万元的情形。”从中不难看出,上证市值百强ETF早已处于清盘线下方。
业内人士称,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迷你基金由于本身规模较小,且占用大量的人才、渠道、市场等资源,导致利润率低下,成为难以卸下的“包袱”,对其进行清盘则成为理性的选择。
从产品业绩来看,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3日,今年以来长盛上证市值百强ETF以-3.93%的收益率在230只被动指数型基金中排名第185位,在所有近3000只基金产品中排名倒数第119位。在大盘震荡调整之际,作为完全跟踪指数的基金产品光鲜不再。
新基金刚过满月即告巨亏
由于规模较小,利润率低,上证市值百强ETF被清盘卸下了长盛基金的一个“包袱”。但让人惊讶的是,今年4月21日新成立的长盛转型升级主题基金,刚过满月即告亏损5.98亿元,也让长盛基金背上了更大的“包袱”。
公开资料显示,长盛转型升级主题基金初始募资81.38亿元,投资目标在于把握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蕴含的投资机会。根据基金半年报,截至6月30日,规模略降为75.74亿元,基金份额净值为0.931元,本报告期份额净值增长率为-6.90%,同期业绩比较基准增长率为0.60%。该基金当期亏损5.98亿元,其中,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6.45亿元。
该基金的基金经理刘旭明,是清华大学管理学硕士。曾任中信证券研究部首席分析师、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首席分析师。2013年7月加入长盛基金,现任研究部总监,并任长盛生态环境主题、长盛养老健康产业、长盛转型升级主题和长盛同益成长回报的基金经理。
该基金在半年报中称,“6月初A股市场从高位开始回落。杠杆资金及前期局部泡沫化严重,导致A股短期迅速下跌,并引发一系列令市场担心的金融问题。‘救市组合拳’成功托稳市场,场内外杠杆资金也恢复到相对合理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市场恐慌情绪得以缓解。经历本轮深幅调整后,市场将步入‘慢牛’,市场将震荡向上。”
从中不难看出,基金经理对于下半年的A股行情比较乐观,但事实上,6月30日收盘的4277.22点,仍是近四个月以来的最高点位,进入7月份,A股的调整并没有结束,8月26日甚至一度下探至近期低点2850.71点。对于整体行情的错误预判,可能导致其在操作上更为积极,在大盘深度调整的过程中,难逃被市场宰割的命运。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20日,长盛转型升级主题的单位净值为0.8710元,成立以来的投资回报率为-12.9%。
除了新成立的长盛转型升级主题基金巨亏之外,长盛基金旗下的长盛同瑞中证 200 分级也在上半年亏损了346万元,拖累了公司的整体收益。
规模垫底“老十家”基金公司
长盛基金成立于1999年3月26日,是国内最早成立的十家基金管理公司之一。但经过16年的发展,其规模也仅有400亿元左右。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二季度末,长盛基金的资产规模为408亿元,在老十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垫底,与老十家规模倒数第二、1234亿元的华安基金相比,也相去甚远。在全部100家基金公司中排名第48位,名次逐年下滑。2012年年底时公司排名第27位,2013年年底时排名第25位,2014年年底时滑落至30位,进入2015年,规模排名跌入40名开外。
据基金半年报显示,包括长盛转型升级主题在内,长盛基金旗下规模小于亿元的基金产品就有7只。有8236万元的长盛纯债,8118万元的长盛年年收益,7247万元的长盛同瑞中证 200 分级,6410万元的长盛环球景气行业,5589万元的长盛同丰,以及2538万元的长盛同禧信用增利。
目前,长盛基金旗下共有基金产品40只,在所有基金公司中排名第25位,今年以来新成立的基金就多达9只。基金数量与公司规模已经严重不匹配。做大每只产品,提升资产规模显得十分迫切。
从投研团队层面来看,由于产品多、人手少,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也很严重。除了刘旭明“一拖六”之外,还有“一拖六”的冯雨生和“一拖七”的王超,王超目前同时管理着指数基金、灵活配置混合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等多种类型的产品。
而且,截至目前,公司的投资总监一职仍然空缺。公司官网显示,权益基金经理、行业研究员、宏观策略研究员、社保业务管理部组合经理/助理、国际业务部基金经理、专户理财部部门负责人及投资经理、产品开发经理、市场销售总部渠道经理、风险管理部风控经理等大量岗位长期虚位以待。
慧择提示:由于受到基金规模小,利率低的影响,使得国内首只基金退出市场的舞台。作为国内老十家公募基金公司之一,长盛基金现在的发展规模出现垫底的情况,投资规模的提升显得十分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