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老龄化步伐的加快,现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所以,养老金的保值增值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山东省目前正在进行养老金投资市场的试点工作,如果取得良好反响,相信有望在全国进行推广。
市场化管理初现示范效应
社保基金作为中央政府集中的社会保障资金的战略储备,自2000年8月成立以来的年均投资收益率8.38%,累计投资收益额5611.95亿元。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会与广东省政府签订合约,受托投资管理广东省部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资金1000亿元。自受托投资以来至2014年年末,广东省委托资金累计投资收益约177亿元,较好地实现了保值增值目标。2015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山东省确定将1000亿元职工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委托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投资运作,分批划转,目前第一批100亿元已划转到位。广东省委托全国社保基金进行的审慎投资取得了可观的投资收益,对于山东等省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和探索未来更多地区盘活这部分资金,具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过去几年,企业年金作为市场化投资管理的代表,发展情况良好,取得了较好的投资回报,实现了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早开启市场化进程的行业,从2005年开始实施企业年金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发展,十年之间覆盖范围和影响力显著提升。截至2014年底,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达73261家,参加职工达2292.8万人,基金积累达到7689.0亿元。无论是近期还是中长期来看,企业年金都取得不错的投资业绩。2014年,受到股票市场的牛市行情带动,投资运营的平均收益率为9.3%,比保险资金高了3个百分点,大幅高于通胀水平和业绩基准。从2007年以来,组合最高的投资收益率达到24.4%,年均回报率达到了8.53%,仅低于投资范围更广的全国社保基金(10.29%),显著高于保险资金(5.64%)和通货膨胀水平(3.24%),实现了企业年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综上所述,具有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资格的16家基金公司和2家证券公司,具有企业年金投资管理资格20家资产管理机构,已在养老金市场化管理上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能够较为合理配置基金资产,实现养老金的“长期、稳健”发展。
创造有利条件
加强养老金管理发展的顶层设计。一是以立法的形式合理界定三支柱的定位。现有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过高,挤压了第二、第三支柱的发展空间,应适当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重,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让更多的处在成长期的中小企业加入进来,亦可先行鼓励中小企业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建立多样化的企业年金计划。二是进一步细化完善企业年金个税递延政策,扩大个人缴费享受税优的比例或者额度,鼓励和引导职工个人缴费。三是适时推进三支柱个人账户的统一管理,建立个人养老金的统一账户,提高账户的便携性,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四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鼓励个人积极参加个人养老金管理计划,推动个人养老保障业务发展。
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市场化运营。日前,山东省已将首批100亿元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结余基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成为继广东省之后第二个成功实现养老保险基金委托运营的省份。未来应该坚持市场化原则,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更多交给商业机构进行专业化运营,上述专业机构经过近些年的发展,已经具备较为充分的管理基础,可以考虑优先选择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先行参与。
切实提升服务水平
形成较强的资产配置能力。养老金管理机构需要以资产配置为中心,主要是根据投资目标、风险政策、法规约束、资产收益和风险特征等制定战略资产配置以及再平衡规则,控制基金的总体风险;在战略资产配置的框架内根据经济和市场的变化趋势进行战术资产配置或者动态资产配置,争取获取超额收益。
增加多元化养老金产品供给。加强生命周期产品开发,做好指数型产品、保本保收益类产品、全球配置型产品以及多资产配置产品的准备,应对个人选择权放开带来的挑战。专业养老金管理机构利用各自的比较优势,各自占领目标市场,提供不同的养老产品与服务。
对接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现有的养老金管理机构大多有着得天独厚的集团化发展优势,各家公司纷纷加快在养老健康产业链的布局。围绕“大养老、大健康”概念,养老金管理机构均积极整合集团内优势资源,将保险规划、企业年金管理与养老实体服务紧密衔接起来,实现金融产品、建筑产品、服务产品的内生融合,搭建“金融+实体”、“保险+服务”。
慧择提示:养老金作为广大老百姓的“养命钱”,投资进入市场肯定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国家必要为养老金入市创造有利的条件,进一步细化和完善养老金入市规则,切实提高养老金管理机构的服务水平。在保障养老金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实现保障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