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之1:必须入市吗
养老金的保值压力有多大?从1995年国务院发布《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正式明确统账结合养老保险制度开始计算,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至今正好20年。至2014年,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已达35645亿元(城镇31800亿元,城乡居保3845亿元)。从收益来看,因按现有养老金管理模式,只能投资于国债和银行定期存款,十多年来,基本养老金的年均收益率不到2%。以1993年至2012年我国CPI年均复合增长率4.8%为基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金损失将近千亿元;如以企业年金2007年至2012年投资收益率8.35%为基准,损失超过3000亿元。
与养老金面临的增值保值压力相对应的,是我国老龄人口数量的迅速增长,未来实际养老压力巨大。
根据民政部和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部门的统计数据,10年中我国老年人口增长5000万,现正以年均近1000万人的增幅“跑步前进”,预计到202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到2050年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届时我国老年人口将达到4.37亿,约占总人口30%以上。也就是说,三四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且高龄化、空巢化现象日益严重。
焦点之2:会不会赔钱
“跌跌不休”的A股令国内各界担忧,养老金入市是否有利于其保值增值?
“只有股市的长期表现能够战胜通货膨胀。”对于上述疑问,中国政法大学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教授胡继晔表示,养老金入市是一项长期的投资,不能只看股市短期的波动表现。养老金入市最好的方式就是“长期、定期、定投”,将个人每个月上缴的养老金按比例投入股市。通过“长期、定投”的方式,股市的波动就会被“熨平”,从长期股市行情表现,任何一个国家股市的增长往往都高于国家GDP的增长率。
长期从事银行法与信托法研究的京都律师事务所律师余慧华则用过往案例分析说:“目前,从试点来看,2012年,广东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运营1000亿元养老保险结存资金,营运的情况良好,2012年收益率是6.73%,2013年的收益率是6.2%。这表明,从2012年到2013年连续两年,广东省社保基金的增值均跑赢了通货膨胀。”
“如果亏损,办法明确受托机构按照养老基金年度净收益的1%提取风险准备金,余额达到养老基金资产净值5%时可不再提取,专项用于弥补养老基金理财发生的亏损。理财管理机构从当期收取的管理费中,提取20%作为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重大理财损失。”余慧华说。
焦点之3:由谁来监管
养老金入市的根本目的在于保值增值,缓解收支缺口造成的资金压力,而非为入市“操盘者”制造“生财有道”的机会。如果投资决策有重大失误,或暗箱操作、蚕食投资回报,决策主体及“操盘者”都应承担决策失误的法律责任。但如果问责机制虚设,养老金入市的回报,恐会成为新的“唐僧肉”。
对此,余慧华介绍说,办法在安全保障方面,除了设定红线之外,还设置了如下保障措施:投资管理机构和受托机构需分别按当期管理费的20%和年度净收益的1%建立风险准备金,专项用于弥补养老基金投资发生的亏损;专项兜底资金应交由第三方管理,同时应按照市场规则及时向社会披露相关信息,以此形成强约束力,避免风险扩散;办法对养老金的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进行了严格要求;办法明确,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相关机构将按照各自的职责,发挥监管作用,对托管机构、投资管理机构的经营活动进行监管。
胡继晔表示,首先,应当加强入口监管,从征缴过程就开始监管。其次,要加强经营过程中的监管,防止养老金的基金管理人出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老鼠仓”的现象,防止出现养老金买入卖出股票之前基金管理人包括机构负责人、操盘手及其亲属、关系户提前买卖股票的现象。第三是发放阶段的监管。一些老人去世后亲属继续冒领养老金的现象很普遍,要防范养老金领取阶段的欺诈行为。
慧择提示:这三个焦点问题,都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养老金入市只有在解决这些问题的人前提下,才能够安然入市,也能够解决居民的疑虑。但是解决这些问题,还需要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