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您知道“有限理性”吗?很多人都知道要理性投资但是只能维持一会,这便是“有限理性”。在股市动荡的时候人人都想理性,但是都做不到一直理性。基本上人人都是“有限理性”,这也是人们的通病。
在投资者教育中,我们最常听到的一个词就是——理性,尤其是在近期股市剧烈震荡之际。每逢股市大幅动荡,监管者总会不厌其烦地呼吁参与者“理性”看待市场。在投资实践中,理性投资真有那么难做到么?
不妨看一个再平常不过的事例。很多上班族都有“晚睡拖延症”的困扰,明知道第二天要早起,但前一天晚上就是要磨磨蹭蹭到11、12点,看看电视、刷刷微信。等到再次遭受早起之苦,便告诫自己“今晚一定要早睡”,但日复一日,还是重复着“晚上不睡早上难起”的怪圈。
用行为科学的理论来解释的话,这其实是人的一种所谓“有限理性”。美国管理大师、著名管理学家和社会科学家赫伯特?西蒙曾经凭借这一理论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根据西蒙的“有限理性”理论,人们在做出一项决策时,往往容易止于那些会在当下最让自己“满意”的方案,而非理想中的“最优方案”。就好比你在晚上熬夜看电影、刷朋友圈,是因为这些行为能在当时带给你最大的满足感,而将第二天要早起的事暂时抛诸脑后。
放在投资中也是同样的道理。在追涨杀跌、盲目跟风等很多非理性的投资行为中,投资人都是囿于“有限理性”,过于短视,只注重眼前的自我满足,而有意无意淡忘曾经的教训或是自己默默立下的戒律。正应了中国那句老话——知易行难。
对绝大多数人来说,在投资中都很难逃脱“有限理性”的魔咒,而极少数能够克服的人,理所当然地成为了投资界的大师,譬如巴菲特。巴菲特曾说过,他的成就要归功于两点——自律和愚蠢。自律是自己的,愚蠢是他人的,说到底其实也是利用了多数人的“有限理性”。
普通老百姓投资中难以回避的“有限理性”,也更突显了纪律和制度的重要性,这也是公募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优势所在。凭借严格的投资决策和风险控制机制,机构投资者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个人在决策中的“有限理性”,实现超越市场的回报。
慧择提示:很多人在投资中都很难逃脱“有限理性”的魔咒,不能做到一直理性投资。当然也有人客服了“有限理性”,这一部分人基本上都有很大的成就。“有限理性”也是很难克服的,这需要时间的历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