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会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说一些与事实不符的话,我们把它称为幼儿撒谎行为。幼儿撒谎行为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两种,家长如果察觉到孩子在撒谎,应该及时进行正确引导,告诉他撒谎是不对的,并告诉他撒谎的害处有哪些。
幼儿撒谎行为分类一:无意识说谎
这种说谎类型主要指说谎者没有什么筹划,也没有什么目的,而是把某些幻想或错觉当成现实向人述说。
1、因为想象而说谎
他们的吹嘘可能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幼儿在三四岁的时候,见闻比较广泛,感情比较丰富,语言能力逐渐发达,容易陷入多姿多彩的幻想中,而且时常把想象和现实混同起来,说出想象的东西表达自己的渴望。比如,我家的电冰箱有房子那么大;我在家里见过大象、熊猫。前者可能是贪吃,后者可能是想到动物园。再如,我妈妈是白雪公主;我爸爸开的桑塔纳车有10个轮子;这类说谎是由于幼儿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关系,自己想象中的事实与真正的事实混淆在一起,把想象当作现实。我们要分析这些话的原因,进行解说、纠正,还可适当的满足孩子的愿望。
2、因为遗忘而说谎
另外还有一种遗忘式说谎,对经历过的事情张冠李戴,记忆不准确,造成说话不真实。如:儿童节那天,妈妈给小芳买了一条新裙子,几天之后,她跟别人说的时候,她却说裙子是爸爸给她买的。
幼儿撒谎行为分类二:有意识说谎
这种类型的说谎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可以编制的谎言,以掩盖事实真相。有意说谎也有消极和积极之分。
1、动机是积极的有意说谎-----想博得赞赏而说谎
孩子都喜欢听好话,都愿意得到爸爸、妈妈、老师和其他人的夸奖。因此我们平时提到的“善意的谎言”,这种现象不仅发生在成人身上,也会发生在孩子身上,他们有时为了博得他人的赞赏,会用说谎的方式取悦于父母或同伴。如:宝宝摔倒了,但为了让妈妈夸他勇敢,却说:“我一点都不痛”。这样的谎言要及时揭穿,不能让孩子尝到说谎的甜头,要给孩子讲清楚,希望得到别人表扬是对的,但要靠自己的努力,而不能靠说谎去换取。
2、动机是消极的有意说谎------出于自我保护而说谎
这种说谎行为,性质十分恶劣,对孩子以后的人生会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不少家长都遇到这样的事,孩子打坏或弄坏了东西,常常推到小动物或别人身上,或者干脆装着不知道不承认是自己干的,这事实上是趋利避害,保护自己,逃避大人的惩罚和训斥,面对这种情况,大人千万别一个劲的盘问孩子,那样只会使幼儿把谎话编得越来越圆。我们应当为孩子创造一种说真话的宽松环境,告诉孩子人都会犯错,应当勇敢的承认,下次注意了就行了。如:宝宝为了让妈妈周末带他出去玩,故意夸大自己在幼儿园的良好表现,甚至为了突出自己而贬低别的小朋友,在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宝宝主动承认错误,并向小朋友道歉,以后类似的事再也没发生过。
解决幼儿撒谎行为方法一:创设良好环境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受着不同的环境影响。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并设法让他们知道说谎的行为是不对的。例如,通过故事《狼来了》,使幼儿懂得说谎的危害性,认识到周围人对说谎行为的不满,从而使幼儿自己对说谎行为产生否定情绪。也可以通过情景表演,给幼儿呈现一个说谎的儿童形象,与幼儿一起讨论其表现及其危害,使其认识到这样的孩子是不受人欢迎的。更为重要的是,一定要给幼儿们创造受人欢迎的儿童形象,增强幼儿向榜样学习的愿望,从而减少说谎行为。
解决幼儿撒谎行为方法二:给予榜样示范
老师在幼儿心目中具有权威性,一言一行都可能给幼儿留下深刻印象,造成深远的影响。有时教师为了使幼儿在活动中能安静,就哄骗幼儿,结果老师没有兑现诺言,幼儿就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并会说谎。所以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对于说谎的幼儿,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
解决幼儿撒谎行为方法三:允许幼儿申辩
申辩是一种权利。有时我们一旦发现幼儿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不允许幼儿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幼儿心服口服,还会使幼儿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说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所以,教师一定要允许幼儿申辩,查找原因,并让他明白正确的方法是什么,决不能凭自己的主观标准去强制孩子。
解决幼儿撒谎行为方法四:注重家园联系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所以,家长要诚实,不说谎话,并且要经常和幼儿园老师交流情况,密切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要是互不通气,各搞一套,相互抵消,不仅事半功倍,劳而少功,还会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慧择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幼儿撒谎行为的分类及应对方法,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撒谎,不要一味的进行抱怨,家长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同时也避免让他们忽视实际而长期陷于空幻的想象之中。父母掌握一定方法就可以解决幼儿的撒谎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