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人信用卡曾逾期还款 多是因为滥用
【摘要】如今信用卡给人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但同时也会出现过度刷用信用卡以及信用卡逾期还款的现象,建议那些低收入的年轻人还是不要滥用的好。
当下,信用卡和个人信贷越来越普及,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利,但也有一些金融机构出于牟利动机,过度发卡或过度授信,埋下安全隐患。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对2026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4.2%的受访者曾逾期还款,67.8%的受访者直言信用卡随意授信的情况多,76.8%的受访者赞同国家完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防止过度授信。
受访者中,88.8%的人持有信用卡。90后占4.3%,80后占37.5%,70后占34.8%。
44.2%受访者曾逾期还款
在青岛某广告公司工作的魏鸿飞发现,身边的白领几乎都有信用卡,居民区、马路边、商场里经常看到推销信用卡的银行员工。他的第一张信用卡就是在推销人员劝说下办理的。魏鸿飞表示,有了信用卡以后,超前消费已经成了习惯。
在北京一家饭店打工的王亚坤则深受信用卡困扰。“有信用卡以前,我属于"月光族",有信用卡以后,就变成了"日光族"。王亚坤说,她的信用卡透支额度超过了每月收入,很快就欠下了卡债。从此以后每月工资发下来,第一件事就是还款。接下来的一个月还得靠透支信用卡度过。“虽说每月按时还款就不会影响信用,但是生活受到牵制,没有存款的感觉让我很不安。”她坦言。
央行网站发布的《2014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4年第二季度末,全国累计发行信用卡4.22亿张,环比增长2.02%。
本次调查显示,88.8%的受访者持有信用卡。持有1张、2张、3张、4张信用卡的受访者分别占27.7%、28.8%、16.3%、7.0%。8.9%的受访者持有5张以上信用卡。
44.2%的受访者曾有过信用卡逾期还款的情况,其中6.3%的受访者坦言经常逾期还款。32.0%的受访者发现身边背负逾期信用卡债的人很多。
《2014年第二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321.24亿元,环比增长13.94%。2013年第二季度这一数据为196.21亿元。中国银监会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末法律,行业本身没有受到充分规范。在办理完信用卡后,很多时候申请表和章程都被收走。银行的不作为、办卡者的疏忽大意,都为信用卡的使用埋下了隐患。
2011年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发放信用卡,并规定不得对营销人员采用单一以发卡数量计件提成的考核方式。
然而在某银行工作的贾先生告诉记者,发卡量依然关系到银行员工的业绩,一些员工可能为了提成给客户随意办理信用卡。他还透露,当前银行业的竞争比较激烈,大多数银行不愿意暴露自己的坏账率。
中国市场信用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吴晶妹指出,当前信用记录受重视程度不高,原因有很多,但更重要的是信用记录的应用不够普遍。现在信用记录的应用主要限于金融领域,特别是信贷,与人们生活联系不够密切。
61.9%受访者建议银行考察申请人真实经济能力,避免过度授信
如何防止年轻人信用卡超额消费?调查中,61.9%的受访者建议银行考察申请人真实经济能力,避免过度授信,60.5%的受访者建议一旦超额消费立刻停卡,52.0%的受访者希望设置定期还款提醒,44.8%的受访者希望银行改变以发卡数量考评员工的制度,37.8%的受访者建议及时调整授信额度,33.6%的受访者希望明确告知申请人信用卡有关风险。
同时有38.4%的受访者希望监管部门立法加强对信用卡和持卡人信用管理,36.1%的受访者期待监管部门严惩过度授信银行。
董峥介绍,美国针对信用卡的法律多达17部,对于发卡、公平信贷等方面都有完善规定。银行为客户办理完信用卡后,客户可以保留章程,以便查看权益和责任。我国银行应该注重服务细节,国家也需要不断完善信用体系和配套的制度建设。
调查中,76.8%的受访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防止信用卡过度授信,需要国家建立完善的个人信用评估体系。
2013年10月,央行正式开通网络查询个人信用服务平台,包括北京、广东在内的9个省区市居民可登录平台查询本人信用报告。2013年11月,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与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签署合作备忘录,共同明确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纳入征信系统相关工作操作规程。
董峥指出,信用系统的完善,与社会运行的透明和公平程度是相互促进的。信用体系建设不能只注重信贷领域,信用体系的完善也不能只靠银行部门。这个体系应当将人们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纳入进来,将个人、企业和政府纳入进来,要确保守信的人能凭借良好信用记录,在生活、就业等方面得到更多实际利益。
慧择提示:信用卡可以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但同时超额消费等不良现象也随之而来,因此,对于信用卡,还是要慎用,尤其是那些低收入的年轻人。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慧择保险网无关。慧择保险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特此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