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我国的养老金存在很多问题,不仅仅是“养老金入市”问题,还有养老金支柱失衡的问题,除此之外,基本养老金保值增值差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认为,“养老金入市”问题并不单单指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应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革。
一方面,应当大力推动市场化的非政府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使政府与非政府养老有机结合,形成稳固的“三支柱”养老体系;另一方面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应当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有效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中国现状:三支柱失衡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现状可大致总结如下:
1)第一支柱:基本养老基金资金量3.5万亿元左右,分地区分散管理,仅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平均投资收益率2%左右,保值增值能力较差;
2)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资金量0.7万亿元左右,按照国际主流的信托管理模式,以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为主,平均投资收益率为7.6%,受资本市场波动相对明显;
3)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我国发展落后,规模极小。
4)国家养老储备基金:全国社保基金资金量1万亿元左右,也采用信托管理模式,社保基金理事会作为受托人,采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模式,平均收益率为8.13%,保值增值成效显着。
国际比较:信托模式为主流
全球各国养老保险制度尽管存在差异,但按照其特点大致可划分为公共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以及国家养老储备等几类。在投资管理方式上,几类养老保险基金基本都采用的是信托投资管理模式,由特定机构作为受托人,对养老金进行直接投资或委托投资。但根据养老金特性的不同,其资产配置显示出不同的侧重:
1)公共养老保险金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各国对公共养老金投资工具有所限制,且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配置在固定收益类资产,相应的投资收益率也较低,但基本都跑赢了通胀。
2)企业年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较公共养老金更多,在除股票和债券之外的其他资产上配置比重较高,各国通常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
3)个人储蓄性养老则更为灵活,可根据参保人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资产,国家一般也通过税收优惠、账户便携性等政策予以激励。
4)国家养老储备基金则一般配置较高比例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收益受股市波动的影响较大。
未来展望:催生万亿元资管需求
我们认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应当达到的最终理想状况是:
政府基本养老保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养老的基本保障。统筹账户应当提高统筹层次,最终实现全国统筹,并增强账户可携带性,以平衡各地区养老保险的差异;个人账户应明确其保险的特性,在承诺终身领取的同时实行“人死账销”;并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通过信托投资管理模式,以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的方式进行市场化投资,达到养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非政府养老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非政府领域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均沿用当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制,实行多缴多得,养老金领完为止,体现个人账户的储蓄特性。考虑到当前非政府养老保险发展落后的现状,应当从制定和加强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和普及补充养老保险意识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非政府养老保险的发展。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市场化投资改革的推进,以及二、三支柱的长足发展,将带来数万亿元资金的投资管理需求,使得寿险行业、资产管理等行业直接受益:养老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相关业务规模都将扩大。此外,由于大规模的、长期稳定的养老资金注入资本市场,填补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缺乏长期投资者的空白,或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当前偏短期、偏投机性的资本市场投资风格发生转变。
慧择提示:面对当前的许多问题,其中养老金入市是势在必行的,这也是为了解决养老金增值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养老基金进行投资管理。
我们认为,“养老金入市”问题并不单单指养老金进入资本市场进行投资。我国的养老保险体系应进行全面的市场化改革。
一方面,应当大力推动市场化的非政府养老保险体系发展,使政府与非政府养老有机结合,形成稳固的“三支柱”养老体系;另一方面是,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应当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基础上,进行市场化运作,以有效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中国现状:三支柱失衡
我国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的现状可大致总结如下:
1)第一支柱:基本养老基金资金量3.5万亿元左右,分地区分散管理,仅投资于银行存款和国债,平均投资收益率2%左右,保值增值能力较差;
2)第二支柱:企业年金资金量0.7万亿元左右,按照国际主流的信托管理模式,以固定收益类资产配置为主,平均投资收益率为7.6%,受资本市场波动相对明显;
3)第三支柱: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在我国发展落后,规模极小。
4)国家养老储备基金:全国社保基金资金量1万亿元左右,也采用信托管理模式,社保基金理事会作为受托人,采用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模式,平均收益率为8.13%,保值增值成效显着。
国际比较:信托模式为主流
全球各国养老保险制度尽管存在差异,但按照其特点大致可划分为公共养老保险、补充养老保险(企业/职业年金)、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以及国家养老储备等几类。在投资管理方式上,几类养老保险基金基本都采用的是信托投资管理模式,由特定机构作为受托人,对养老金进行直接投资或委托投资。但根据养老金特性的不同,其资产配置显示出不同的侧重:
1)公共养老保险金对安全性要求较高,各国对公共养老金投资工具有所限制,且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配置在固定收益类资产,相应的投资收益率也较低,但基本都跑赢了通胀。
2)企业年金可供选择的投资工具较公共养老金更多,在除股票和债券之外的其他资产上配置比重较高,各国通常提供税收优惠政策来促进企业年金的发展。
3)个人储蓄性养老则更为灵活,可根据参保人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资产,国家一般也通过税收优惠、账户便携性等政策予以激励。
4)国家养老储备基金则一般配置较高比例的权益类资产,投资收益受股市波动的影响较大。
未来展望:催生万亿元资管需求
我们认为,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市场化改革应当达到的最终理想状况是:
政府基本养老保险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社会养老的基本保障。统筹账户应当提高统筹层次,最终实现全国统筹,并增强账户可携带性,以平衡各地区养老保险的差异;个人账户应明确其保险的特性,在承诺终身领取的同时实行“人死账销”;并在做实个人账户的基础上,通过信托投资管理模式,以直接投资和委托投资的方式进行市场化投资,达到养老金保值增值的目的。
非政府养老保险的主要目的是为满足更高层次的养老需求。非政府领域的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均沿用当前个人账户的积累制,实行多缴多得,养老金领完为止,体现个人账户的储蓄特性。考虑到当前非政府养老保险发展落后的现状,应当从制定和加强税收优惠等激励政策和普及补充养老保险意识等方面入手,大力推进非政府养老保险的发展。
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市场化投资改革的推进,以及二、三支柱的长足发展,将带来数万亿元资金的投资管理需求,使得寿险行业、资产管理等行业直接受益:养老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基金公司、资产管理公司等机构的相关业务规模都将扩大。此外,由于大规模的、长期稳定的养老资金注入资本市场,填补了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缺乏长期投资者的空白,或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当前偏短期、偏投机性的资本市场投资风格发生转变。
慧择提示:面对当前的许多问题,其中养老金入市是势在必行的,这也是为了解决养老金增值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采取合理的方式对养老基金进行投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