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感情动物;感情的定义大概是为自己及周遭的人或事物,无偿地付出部分或全部的思想;人情是感情中的一种较小的组成部分,既带有无偿的成分,也有交换的成分;比如老百姓找熟人买保险,多是出于“人情”中的信任基础,代理人找熟人去卖保险,则一半可能出于信任的交换,另半则可能是人情的交换;从不好的一方面去理解,那就是“熟人”(代理人)给客户配置的保险不一定合理,不是因为有私心,而是可能不专业,这就是为什么职业道德一定要以专业为基础来评定,而非本性善恶;而代理人卖给熟人的保险,也可能因为客户只是碍于情面,或者其他心理。。
如此看来,保险买的是对是错,主要是看代理人的专业程度(因为客户想达到专业难度会更大),而“人情”如果是做为一种信任基础出现,再结合必要的“专业”,那么因“人情”而产生的保单,无论对于客户还是代理人都是有益的了。
买保险是必需的,只是买何种保险够费思量,这多和保险代理人的引导和专业基础有关;因为普通百姓在保险意识上还是起步阶段,而保险代理人在社会上的形象地位整体“偏差”,所以,想买保险的人多会找熟人,而想卖保险的人也多会想到熟人,这里关乎的就是“人情”。
哪里会有那么多专业的“熟人”呢?这是从客户角度出发的,其实,只要我们自己稍懂一些家居理财中的习惯和规则,虽然我们自己做不到专业,但至少能让我们容易判断出来哪些人是“专业”的嘛;只要这个代理人说的通,我们判断这个代理人又差不多会做得久,那就买一把“人情单”呗。
那代理人为啥很多做不久,世人也多说保险难做呢?因为熟人太少了;这么说也没有错,但人际关系好的人,也未必就做好保险;多数代理人说保险难做,主要原因还是受保险行业老思想的限制,受老环境的影响;老思想是:当我们遇到一个人时,要第一时间去判断,这个人是不是能成为我们的“客户”,如果不能成为我们的客户,那有没有可能成为“增员”(增员:就是成为自己团队中的一员);老思想也与日俱进过一次:当我们遇到一个人时,一眼是看能否成为客户,二眼看能不能成增员,三眼看,如果既不是客户,又不是增员,那能不能通过他能给介绍客户,四眼就是再不行,能不能介绍增员;由老思想可见,有些代理人完全掉进了工作陷阱之中,苦苦不能自拔,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根本无人生乐趣可言,这种工作态度如何能谈到工作效率呢?另外,代理人用这种工作态度(甚至是生活态度)对人,又如何能取得“熟人”的信任呢,任谁都不会喜欢朋友一见面,除了想给自己卖保险,就是想拉自己去做保险,连基本的“好感”都谈不上,更别说“信任”了;所以都说保险难做,其实那些人选择了一种错误的工作态度罢了。
保险如何才好做?做好原来的自己就好了;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生活是要追求乐趣的,但并没有人规定我们工作就一定是没有乐趣的;在遇到一个人的时候,也许不能成为我们的客户,也不会是我们的增员,但就是有亲近的感觉,在一起的时候就是会开心,那夫复何求呢;)常言人之相识,重在相知,人之相知,重在知心,可并没有说在相识相知的时候都要卖保险啊;卖保险是工作,工作是为了挣钱,挣钱是为了花钱,因为我们很多时候为了实现人生的大小目的都要花钱,而我们完成这些人生目的时就一定会很开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直接获取这种乐趣,又怎能不珍惜呢?要做好保险很简单,本着与己与人都开心的态度就好了;想做到专业更简单,只要对工作有兴趣,学习就容易理解,磨砺得久了,专业自然就会沉淀;做保险也一定要挣钱,因为王永庆说过,不挣钱的企业是不道德的,做保险如果不挣钱,那自己就没法在行业内很好生存,就不会给客户带来真正的益处;保险属金融服务业,,不挣钱的代理人,谁会相信能带给客户应有的服务呢。
我在交代属下做事时,格外说明:如果有种情况发生,自己的客户,也或者还是自己的亲人或朋友,某天躺在医院里,拿着一堆从我们手中买的保单问我们,哪张能够赔付的时候?如果我们卖的保险不恰当,没有一张是能在这时起到关键作用的,我们会是怎样的反应呢??以此,警人也警己,专业也代表了“专心”、“细心”和“爱心”,还有“义气”,还有“毅力”;专心是自己专注学习,细心是工作细致无缺,爱心是习惯爱人爱己,义气是不愧对朋友,毅力是无论任何时候都有坚持做好的勇气;如此谓“专业”,三心二“YI”,义不容辞了。
现代保险,已远非初始的“保障”意义,特别的信托功能,法律保护效力,指定的资产转移,特殊人群的免税避税,都无形中融入生活;所以,专业还代表了真正的“与时俱进”,没有专业,即误人误己。。但如果有了专业做基础,做为保险精英们,卖保险还真就是卖“人情”了。。
人情单可以让我们在信任上再加保障,人情单可以让代理人和客户之间多一层友谊,人情单可以让我们体会工作中的乐趣,那对于客户而言,买保险,也是买“人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