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借道私募基金加速入市
“股市这么好,我们也加快了产品发行速度,计划在年后推出几只私募产品。”上海一家私募基金经理表示。采访中了解到,多家尚未推出新产品的私募正在加快推出步伐,拟在2月份推出新产品。
“2月份我们将要发股票型产品。”另一家私募基金经理告诉笔者,公司一直按照自身节奏进行,之前并未发新产品。但事实是,有部分私募错过了此前股市上涨浪潮,在接下来牛市之下抓住机会。
根据格上理财统计,1月份共发行583只阳光私募产品,同比增长210.11%,环比下降56.52%。其中,有明确投资顾问的阳光私募基金有197只(含15只子基金),通过自主发行的有113只,占比57.36%。
格上理财研究员表示,尽管同上月相比,私募产品数量有所下降,但依然属于较高水平。而私募产品发行市场的井喷,自然得到了资金的追捧。
“我最近有个客户把股市的钱全都取出来转投私募产品了。”中银国际上海一家营业部人士向笔者透露,有许多客户都在向其询问某只私募产品情况。“降息之前净认购量有时是负的,降息之后1个月的认购量就可以达到10亿。”私募星石投资相关人士告诉笔者。牛市到来,大量资金正在加速入市。这从私募产品的销售情况就可窥见一斑。
2014年11月17日,创势翔10分钟销售超2亿元。明星基金经理赵丹阳、王茹远、邱国鹭私募产品备受资金追捧。历史数据表明,熊市之时,基金发行常遇冷,资金募集期通常会延长。而牛市之下,私募产品则会成为热销品。
根据统计,截至2月5日,今年共有11只产品提前结束募集。如国联安基金旗下的国联安鑫安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两天就完成募集。2015年1月20日开始募集,次日即结束募集。而原本的结束时间为2月9日。
中银基金旗下的中银恒利半年定期开放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1月26日开始募集,28日即结束募集,原计划结束时间为1月30日。东方红睿阳灵活配置混合基金、华安安享灵活配置基金等6只产品提前一周结束募集。
11只提前结束募集产品中混合型基金达到7只,债券型基金2只,货币市场型与指数型基金各1只。从11月7日至今已有23只基金提前结束募集。其中,股票型基金3只,货币型基金4只,混合型4只,灵活配置混合型6只,债券型基金4只,指数型基金2只。格上理财的统计数据显示,在1月份的投资策略中,股票多头策略私募基金达到了128只,占比最高达到了70.33%;期货策略26只,占比14.29%;股票量化13只,占比7.14%;债券策略、组合基金、宏观对冲、其他策略占比分别为3.85%、2.20%、1.10%、1.10%。
明星经理效应是否存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产品都会受到追捧。例如,途牛旅游网与汇添富基金在1月6日推出牛客宝,并以10%的高收益率吸引投资者,但资金仅有百名用户认购。“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投资者在购买产品时,不仅仅看收益率还要考虑其他很多因素。”格上理财研究员刘彦表示。牛市之下,越来越多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辞职投奔私募,原南方基金投资总监邱国鹭、原宝盈基金明星基金经理王茹远奔私都离开公募,相继成立自己的私募公司。在其“明星基金经理”的效应下,其产品更是瞬间售罄。
邱国鹭携高毅私募平台在国信发售产品,由邱国鹭亲自掌舵的产品,获得投资机构高瓴资本的5亿元认购支持。王茹远“奔私”后在中信证券发售私募产品备受资金追捧。赵丹阳担纲的基金产品“赤子之心”二期1月28日开始募集,101万元起,两分钟内被抢光。
“这是投资者的一种不理性行为,一只私募团队的组建需要很多方面因素。基金经理产生了明星效应,但投资者应该关注的是业绩。此前的业绩来源是什么,是自身能力,还是团队配合,抑或其他资源。”格上理财研究中心研究员张彦向笔者表示。
张彦说,从公募转向私募面临模式的转换,思维方式的转变,增长业绩可持续性存在未知。她建议,投资者应该慎重选择投资目标,在选择投资者目标时更加理性,不单单只看明星效应,应该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调研,不能盲目追高。
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后,基金份额也未必面临净赎回。例如,王茹远管理的宝盈策略、宝盈核心A、宝盈核心C在去年4季度末仍出现了一定量的申购额。
随着私募行业发展受到监管层支持,越来越多的公募基金经理投奔私募。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监管层在房地产信托、非标投资、城投债等方面的管控越来越严,高端净值客户在大类资产配置上的转向,也成为一些有着丰富经验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的主要原因。
格上理财认为,公募基金大佬奔向私募,可以将宏观及产业视角、完善的投研及风控体系、大资产管理经验运用于阳光私募中,为阳光私募带来生命力。而私募行业市场化的业绩激励机制也将吸引更多行业精英。
不过,公募与私募在模式与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相比之下,私募注重绝对收益回报,公募基金看重相对收益。一位从业多年的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从自身经验看,私募产品一定要严格控制回撤。
慧择提示:目前,资金借道私募基金开始加速入市,私募产品发行速度加快。此外,越来越多的明星公募基金经理开始投奔私募,公募面临模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