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建立福利保障、养老储备等量化指标,为民生建设提供参考,近日,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2014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那么该报告主要包括哪些内容呢?
1月12日,《2014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金融、银行、保险”业的员工获得福利保障的条件虽然严苛,但保障情况却最好,员工福利保障指数达68.1,为行业最高。
“金融、银行、保险”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最高
从报告来看,在分行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中,“金融、银行、保险”业最高,为68.1。可能的解释是该行业进入门槛较高、国有企业较多、行业利润也高,个人一旦进入该行业,很容易满足取得福利保障的各种条件,因此员工对福利保障也最为满意。
相比之下,“消费零售、贸易、交通物流”业和“加工制造、仪表设备”业员工对福利保障最不满意,可能与这些行业低技术和低附加值特征有关。
国有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最高
从企业类型上看,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国有企业依然最高,外资企业次之,民营企业最低。分析来看,国有企业员工虽然保障情况最好,但获得福利保障的条件最为严苛,而外商独资企业对员工获得福利保障最为宽松。
员工最希望在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增加投入
调查显示,员工目前最希望企业在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方面增加投入,而对社会保险和非保险类福利的进一步需求较弱。有62.2%和51.4%的员工分别选择了住房公积金和商业补充保险,均超过半数;而选择社会保险和非保险类福利的员工分别只有46.0%和38.4%
数据显示,重大疾病保险和商业性补充医疗保险是员工最希望企业增加提供的项目,选择这两项的员工比例分别高达25.0%和23.3%,合计48.3%,接近5成。
另外,报告首次对外披露我国目前大中城市企业员工福利指数为66.5,处于评级基准第三档,即福利保障处于基础水平,显示出我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此,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建议,“在人口红利优势正在消失的当下,企业在薪酬管理体系上,即工资、奖金和福利之间做出适时地甚至前瞻性地调整已是必然,即有条件地向“福利”上做出适度倾斜。当然,企业的福利保障建设客观性需要各种商业性的保险和年金产品,这就要求保险等金融行业在向社会提供相关保障性产品和服务上做出更大的努力。”
该报告以全国50个大中城市4500多家企业人力信息和问卷调查为信息基础编制得出。该研究项目由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中华全国总工会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和平安养老保险公司联合主办和承办。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知,1月12日,《2014年中国企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正式发布。从报告来看,在分行业员工福利保障指数中,“金融、银行、保险”业最高,为68.1。从企业类型上看,员工福利保障指数国有企业依然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