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的一年,贯穿于整个2014年的公募基金人才流失潮延续。目前,多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离职,奔向私募基金,开始在相关基金公司产生连锁反应。
公募基金人才趋势研究
牛市阔别已久。不可否认,2014年的A股市场给公募基金行业带来的是超出预期的惊喜,业绩、规模双双丰收,于基金从业者而言,可以预见,拿到明显好于前些年的年终奖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现实情况是,对于不少基金高管、基金经理来说,年终奖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以至于到了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基金经理和基金高管的离职潮不仅还在继续,而且大有加速之势。
据同花顺iFinD统计,2014年全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为215人,平均每月离职18人,加上基金高管,离职人数可超过230人,远远超过2012年的111人和2013年的138人。
与前几年有些不同的是,2014年以来的基金人才流失有两大新的特点:
一是不再集中于中小、次新基金公司,而是转向了大中型基金公司和业内知名的基金经理。统计显示,在200多位去年离职的基金投研人员中,有近40位基金经理任职超过五年,目前,公募基金行业资历超过五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已仅剩200人左右,占基金经理总人数的两成。
统计数据显示,华夏、易方达、大成、博时四家基金公司是基金经理离职人数最多的,分别为10人、8人、7人、7人。
大成基金流失两员大将。去年年中,曹剑飞离职,其从2006年接手大成精选价值混合基金,自最后卸任大成生命2020周期混合基金,基金经理职业生涯长达8年,离职前兼任首席投资官、股票投资部总监及大成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另一员大将是固定收益部总监、大成保本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陈尚前,他担任基金经理时间超过10年。
二是岁末离职人数反而增多。去年12月,公告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达到了30人,远远超过了去年整体平均水平。而进入2015年,这种情况还在延续,单是这几天,就有6位基金经理先后宣布离职。兴业全球的陈扬帆、广发基金的刘明月、招商基金的吕一凡,都是这期间离职的基金经理。他们对即将到手的年终奖都不稀罕,可见离职的决心之大。证监会公示公告显示,仅新年的首个交易日,有12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集中改变。
“奔私”仍会是主流
随着2014年这轮牛市的到来,公募基金业流失的明星基金经理越来越多地选择“奔私”创业。
刚刚宣布离职的陈扬帆就在告别信中坦言,阳光私募会是未来十年最屈指可数的好行业之一,他在公募基金积累蓄势了十年,终于决定出来创业。据悉,陈扬帆的私募公司目前已在注册中,其合伙人也是基金业内人士。
基金业协会备案私募机构信息中,原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王晓明去年2月离职后于当年4月创办了上海兴聚投资;原大成基金首席投资官曹雄飞去年7月离职后于次月底创办了深圳市承泽资产;原汇添富基金投资副总监、明星基金经理齐东超去年4月离职后创办了巨杉(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原华夏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胡建平去年年初离职后创办了海宁拾贝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而要论2014年“奔私”动静最大的,莫过于王茹远。从宝盈基金离职后,仅用17天时间就火速注册成立了一家私募公司,并多次公开发表言论唱多股市。相较于当年“公募一哥”王亚伟“奔私”时的低调态度,王茹远要高调得多。
近期还了解到,目前基金高管、基金经理群体中,有“奔私”意愿的不在少数,他们对在牛市中体现自我能力正跃跃欲试,对牛市中的赚钱效应也满怀期待。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与人沟通更为方便,微信圈活跃,行业信息获取快捷很多,所以,很多基金经理自信,脱离了原来的平台一样可以把研究和投资做好。反而最为困扰他们的是“奔私”后品牌打造和管理规模的扩张。
日前有保险资管人士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虽然目前险资直接投资私募基金还有顾虑,但接下来都有意通过FOF间接投资看好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的私募产品。这对有着业内影响力的基金经理来说,无疑是“奔私”的有力助推器。
慧择提示:进入2015年后,公募基金人才流失潮正在持续。根据公募基金人才流失趋势研究发行,很多基金人才都流向了私募基金,在今年“奔私”仍会是主流,基金公司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
公募基金人才趋势研究
牛市阔别已久。不可否认,2014年的A股市场给公募基金行业带来的是超出预期的惊喜,业绩、规模双双丰收,于基金从业者而言,可以预见,拿到明显好于前些年的年终奖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现实情况是,对于不少基金高管、基金经理来说,年终奖的吸引力已经大打折扣,以至于到了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基金经理和基金高管的离职潮不仅还在继续,而且大有加速之势。
据同花顺iFinD统计,2014年全年,基金经理离职人数为215人,平均每月离职18人,加上基金高管,离职人数可超过230人,远远超过2012年的111人和2013年的138人。
与前几年有些不同的是,2014年以来的基金人才流失有两大新的特点:
一是不再集中于中小、次新基金公司,而是转向了大中型基金公司和业内知名的基金经理。统计显示,在200多位去年离职的基金投研人员中,有近40位基金经理任职超过五年,目前,公募基金行业资历超过五年以上的基金经理已仅剩200人左右,占基金经理总人数的两成。
统计数据显示,华夏、易方达、大成、博时四家基金公司是基金经理离职人数最多的,分别为10人、8人、7人、7人。
大成基金流失两员大将。去年年中,曹剑飞离职,其从2006年接手大成精选价值混合基金,自最后卸任大成生命2020周期混合基金,基金经理职业生涯长达8年,离职前兼任首席投资官、股票投资部总监及大成国际资产管理有限公司董事。另一员大将是固定收益部总监、大成保本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陈尚前,他担任基金经理时间超过10年。
二是岁末离职人数反而增多。去年12月,公告离职的基金经理人数达到了30人,远远超过了去年整体平均水平。而进入2015年,这种情况还在延续,单是这几天,就有6位基金经理先后宣布离职。兴业全球的陈扬帆、广发基金的刘明月、招商基金的吕一凡,都是这期间离职的基金经理。他们对即将到手的年终奖都不稀罕,可见离职的决心之大。证监会公示公告显示,仅新年的首个交易日,有12只基金的基金经理集中改变。
“奔私”仍会是主流
随着2014年这轮牛市的到来,公募基金业流失的明星基金经理越来越多地选择“奔私”创业。
刚刚宣布离职的陈扬帆就在告别信中坦言,阳光私募会是未来十年最屈指可数的好行业之一,他在公募基金积累蓄势了十年,终于决定出来创业。据悉,陈扬帆的私募公司目前已在注册中,其合伙人也是基金业内人士。
基金业协会备案私募机构信息中,原兴业全球基金副总经理王晓明去年2月离职后于当年4月创办了上海兴聚投资;原大成基金首席投资官曹雄飞去年7月离职后于次月底创办了深圳市承泽资产;原汇添富基金投资副总监、明星基金经理齐东超去年4月离职后创办了巨杉(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原华夏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胡建平去年年初离职后创办了海宁拾贝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
而要论2014年“奔私”动静最大的,莫过于王茹远。从宝盈基金离职后,仅用17天时间就火速注册成立了一家私募公司,并多次公开发表言论唱多股市。相较于当年“公募一哥”王亚伟“奔私”时的低调态度,王茹远要高调得多。
近期还了解到,目前基金高管、基金经理群体中,有“奔私”意愿的不在少数,他们对在牛市中体现自我能力正跃跃欲试,对牛市中的赚钱效应也满怀期待。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人与人沟通更为方便,微信圈活跃,行业信息获取快捷很多,所以,很多基金经理自信,脱离了原来的平台一样可以把研究和投资做好。反而最为困扰他们的是“奔私”后品牌打造和管理规模的扩张。
日前有保险资管人士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虽然目前险资直接投资私募基金还有顾虑,但接下来都有意通过FOF间接投资看好的公募基金经理奔私后的私募产品。这对有着业内影响力的基金经理来说,无疑是“奔私”的有力助推器。
慧择提示:进入2015年后,公募基金人才流失潮正在持续。根据公募基金人才流失趋势研究发行,很多基金人才都流向了私募基金,在今年“奔私”仍会是主流,基金公司需要采取积极的应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