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延养老险试点或明年落地
根据上海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重点工作分工表,时间进度排在2015年12月的几项重点工作包括:加快筹建保险交易所,推动货运保险电子发票试点,推动个人税收递延型养老保险在沪率先试点,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开展上海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探索开展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试点,支持保险资金投资创新投资基金、文化产业基金创新试点,推动上海市养老、医疗信息与人身保险综合信息平台数据交换等。
时间进度为长期推进的重点工作包括鼓励保险公司在沪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推动设立不动产、基础设施、养老等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吸引中外资保险法人机构、保险中介机构、保险功能性机构聚集等。
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适时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据了解,保监会已经抽调专门人员,与财政部和有关部门积极沟通,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对此,上海当地政府也非常重视这项工作。相信这项工作明年会在适当时候启动,上海应该是首批试点城市之一。此外,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在紧锣密鼓推进中,这项工作还需要相关部门配合。
获悉,筹备多年的上海保险交易所推进也在加速,且极有可能落户在自贸区。
针对上海保险交易所的建设情况和时间表,上海保监局副局长李峰表示,上海要建立国际金融中心关键是要建立资源要素市场。建立保险交易所是保险资源要素市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市政府、中国保监会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前期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现在这项工作进入了实质性的阶段。
他表示,保险交易所是比较新的事物,世界上也没有非常成熟的经验,唯一可以参照就是英国的劳合社。上海保险交易所会参考劳合社的经验,但和劳合社也不一定完全一样。方案经过了几轮修改和完善。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应该是从简单到复杂分步实施和推进。由于保险交易所整体工作尚在筹备、审批过程中,具体细节不便于披露。
针对在自贸区建立我国区域性的再保险中心,李峰表示,这是我国保险业发展的一项战略。针对在自贸区进一步开创的引进再保险机构,保监会正在做相关研究。
六大“招”锻造现代保险平台
根据《实施意见》,锻造前述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当地政府概括为六大类工作。主要包括:第一大类,利用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契机,全面推进上海保险业制度创新和对外开放。具体内容包括,发展离岸保险市场,建设区域性再保险中心;推动自贸试验区内保险资金跨境双向投融资试点;打造国际化保险创新平台;探索保险监管制度创新。第二大类,立足上海国际金融、航运中心建设,不断增强上海保险市场的集聚和辐射功能。具体内容包括,着力完善现代保险市场体系,发展各类区域性保险中心;加快建设航运保险中心,完善航运保险服务体系,实现保险与航运业的融合发展;推动建立保险资金运用中心,集聚保险资金运用机构,推动保险资金全面参与各类金融市场的投资,完善上海金融市场体系。
第三大类,强化商业保险对民生保障的有效支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具体内容包括,发展应对老龄化的民生保险,推动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率先试点,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推动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服务转型升级,重点支持保险机构发展各类商业养老和健康保险业务;鼓励政府采购养老、医疗等保险经办服务,重点推进大病保险,探索开展医保个人账户资金购买商业健康保险试点等。第四大类,加强保险在特大城市治理中的高效运用,创新社会管理机制。第五大类,围绕创新驱动转型发展战略,充分发挥保险对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引擎作用。第六大类,完善基础设施和支持政策,营造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将以自贸试验区为平台,探索和推行保险监管制度创新。比如以上海航运保险协会为平台尝试航运保险产品注册制,以互联网技术为契机鼓励保险创新,支持保险公司与各类新型金融机构、互联网企业开展业务合作与创新。
他表示,将以国际化为方向,法治化为保障,按照市场化的路径发展上海国际保险中心。加快筹建保险交易所,推动保险资金跨境双向投融资试点,进一步强化上海保险交易的功能,有效发挥上海保险市场辐射全国、衔接国际的中枢作用,提升上海在国内外两个保险市场资源配置的话语权与影响力,建立健全与国际规则相衔接的上海现代保险市场体系。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上海“新国十条”细化政策在近日出台,对上海保险交易所、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试点等工作进行了部署。此外,上海保险业还推出六大“招”锻造现代保险平台,促进保险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