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意味着什么,似乎能想到的只有那些古老而又保存完好的民居。除此之外,似乎一片茫然。去过之后,你会有一种感受——在那种泛黄的古旧时光里的寂静悠闲、平和温馨。偶尔过一下这种上个世纪初的乡村生活,把思维放慢,把心情放慢,就连味蕾都能在老屋、老人、老时光中慢慢咂出沉香。虽然门头沟的村镇大多都身处山区腹地,但灵水村整个村落却起伏不太大,而且山头也没有对村落形成“打压”之势,所以一下车,我们就在灵水村享受到了冬日暖阳。村口一面崭新的墙上红底金字写着“京西灵水举人村”,立刻让人感觉到了一丝书香味。据村里专门负责历史文化和旅游的专业人士说,灵水村有崇尚文化之遗风,在明清两代“盛产”举人,出过22名举人,2名进士,民国初年有6人毕业于国立燕京大学。村内读书的人多,经商的人多,做官的人多,名人也多。
在正午的阳光下,这面墙下正有十来个村民在“赶集”——赶小集。总共四五个摊位,分别是日用品和调味料,尤其是调味料很全,就连八角的个头都很大。最大的一摊是一辆装满了土豆的卡车,土豆都是论麻袋卖,不断有村民扛了整麻袋土豆回家。据说,当地的土豆很好吃,这一点也在后来的午饭中得到了亲口证实——很面,适合煮、炖。
痕迹 外墙、窗棂、老人
灵水村有前、中、后三条街,后街以老屋居多。沿着村里的石巷径直往上走,路显然没有修葺过,老屋大多比较破旧。青灰色大方砖建造的外墙,让老房子看起来依然很结实、魁梧,但墙上破损的木窗早已泄露了天机,窗户纸更是经不起岁月的洗礼,早就不翼而飞了。遗憾的是,老屋大都上了锁,透过门缝往里瞧,似乎早已没人居住,不过整体框架保存还算完好。据说,一些保存较好的老屋已经被一家旅游开发公司购买了。走在青砖墙之间的青石路上,整个村子都极为安静,只有偶尔出现在巷子那头的两三位老人,还有不足四五岁的孩子。偶然在一家院墙外听见小孩子的嬉闹之声,却找不到院子的正门(村子的院落分布密集,几乎是院挨院,一条条小巷子搞得人有点晕)。据当地人讲,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工作,所以看起来院落聚集很是热闹,但村子却十分冷清,或者你可以称之为寂静。
沿着小路一直上行,眼前豁然出现一片空地——难道这是“村广场”?空地的一侧是一个古戏台,另一侧则是一座古寺,名曰灵泉禅寺,据说是先有寺而后有村的。禅寺坐北朝南,房屋大多已被摧毁,有几间屋子只剩下了半间。山门的门檐处有精美的砖雕,檐下的石额上“灵泉禅寺”四个古字仍清晰可见。从这些残垣断壁中,仍能看出以前的寺院规模不小,而且几棵奇树更增添了古韵。院中有两株被石条圈起来的苍天大树。据当地村民讲,这两株都是雄性,但明代时寺僧将雌枝嫁接到其中一棵雄性上,形成了罕见的雌雄同体,每年果实累累。有一棵树说不清是柏抱槐,还是槐抱柏,两种树长在了一起。院子的地上竟然还有点燃未灭的红蜡,不知是何用意,更不知是何人所为。能在如此破旧的寺院里看到“香火”,真是出人意料。大殿里面空荡荡,殿门早已没了,但房梁上的彩绘依然清晰可辨,几个房梁上都描画着金龙,颜色尚未褪去。残存的战争年代的告示,也许是排戏的剧组布置的场景吧,却让我们很快进入了时光隧道。
同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新人”灵水村的名气自然在首批“元老”爨底下村之下,旅游开发也几乎刚刚起步。没有开发让所有的东西都保持了原汁原味,甚至连破败和萧条也原样地保留了。村里没有讲解员和指示标志,让人看起来一头雾水,不知道该看哪里,更看不出所以然。多数老屋都铁将军把门,看不到民居的精华,让人沮丧,幸亏有寺庙遗址可以参观,还多少弥补了些许遗憾。据村委会介绍,村里有十户左右旅游接待户,但你需要询问才能得知他们身藏何处。据说一家旅游开发公司打算开发这里,希望将来在方便游客的同时,让我们看到的是风格没有受到损坏的灵水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