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高压+互联网冲击下的转型
从1993年我国第一家保险中介机构成立至今,20余年间,保险中介机构不断扩容。但“小、散、乱、差”的保险中介已难以承载产业链赋予给它的角色。今年4月,保监会重点开展了清理整顿工作。作为保险产业链的中间环节,保险中介一端联系着保险公司,一端联系着投保人,是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3年底,全国共有包括保险代理、保险经纪、保险公估在内的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00多家,保险兼业代理机构20万余家,保险营销员300多万人。与此同时,中介机构数量虽多,但规模小、实力弱、质量良莠不齐,以往的模式已难以持续。《中国保险业发展报告2014》的数据显示,2013年,寿险公司包括银邮代理、个人代理、公司直销、专业代理等业务渠道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0740.9亿元,同比增长7.9%。其中,专业代理和保险经纪业务分别占寿险公司业务总量的0.7%和0.4%,但其他兼业代理业务占比为1.5%,超过了专业中介机构的总和。专业中介发展道路越来越窄。
此外,专业中介违法违纪现象屡禁不止。2013年发生的上海泛鑫事件震惊国内整个保险业。今年4月份开始,保监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保险中介市场清理整顿工作。从今年年初起至8月的第一阶段清理整顿工作中,仅在北京地区就有95家中介机构被注销。
一边是监管层的高压监管,另一边是保险公司纷纷触网后带来的挑战。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一些保险公司开始注重互联网销售,包括平安、太保、泰康、阳光等在内的保险公司都搭建起了网上商城。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还进驻淘宝保险频道、苏宁易购、京东商城等线上电商平台。今年2月,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互联网保险行业发展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3年国内经营互联网保险业务的公司从28家上升到60家,年均增长达46%;规模保费从32亿元增长到291亿元,三年间增幅总体达到810%,年均增长率达202%。
泛华集团董事长胡义南曾撰文称,未来,线下中介真正的挑战来自保险公司的(移动)互联网化。人保、国寿、平安、太保等大型保险公司在移动互联网化后,使用移动互联技术直接对线下客户进行精准营销和快速地促成线上交易,减少了中介环节,降低了交易成本。去线下、去中介的新营销方式正在侵蚀传统线下中介的阵地。
同时,投保人的消费习惯正在发生改变,不仅保险公司在触网转型,而且互联网公司成为第三方销售平台迅速崛起,移动互联网下“去中介化”的声音屡屡出现。
在胡义南看来,这并非说保险中介这个行业不行了,而是传统中介市场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所以转型成为必然。“对于保险中介来说,最主要是把保单卖出去,赚取佣金,很少考虑为消费者提供服务和理赔。”保险业内人士说,保险中介势力很大,有些城市的保险公司90%左右的业务都是来自于中介渠道,保险公司对中介有依赖,其对中介机构的不合规操作也会睁只眼闭只眼。北京工商大学保险学系主任王绪瑾认为,互联网的发展,透明度大幅提高,可以改善过去保险中介出现的“卖单”“埋单”“鸳鸯单”等暗箱操作的现象。
保险公司布局O2O 对决“一对一”个性化服务
10月17日,中国保险学会会长姚庆海在出席第七届中国保险中介发展论坛谈到保险中介的价值时提到,移动互联网去中介化,去的是简单的中介化,一对一的个性化风险管理、有价值的服务是需要的,从这一点上说,新技术反而给保险中介带来了难得的机遇。胡义南提出,今年泛华布局O2O,并提出了“四个一”的工程,其中一个就是“一对一”,必须面对直接客户。传统模式下的营销员体制容易造成销售误导等现象,在2012年,泛华推出掌中保,传统的保险营销业务可以通过移动网络来执行,客户也可以下载APP,更公开更透明,保证业务的真实性。
据了解,泛华通过“掌中保”移动销售终端,将泛华代理销售的保险产品整合到线上销售,不仅体现了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移动保险超市”的功能,而且还实现了泛华保险营销员“一人一门店”的销售模式。最终实现了“移动展业、风险管控”的同步完成,开创保险业线下服务和线上服务无缝对接的O2O营销模式。
“车童网的出现,建立了一个公共的服务平台,对所有保险公司的车险都可以提供服务。”胡义南介绍,全国的车险理赔员(即“车童”)可以在车童网上注册为泛华的服务提供商。在车童网的平台上,如果客户出险,可以随时在车童网上寻找附近的服务人员派单;通过手机定位系统,服务人员可以实时响应订单和赶赴作业。据了解,目前泛华正在跟一些保险公司谈合作,可能会直接参股。事实上,除了泛华外,目前已有不少保险中介公司在布局O2O。王绪瑾认为,O2O也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对促进专业化、改善服务质量等有好处。
一位互联网金融保险业务部的负责人表示,不管是保险公司,还是中介的互联网转型,最主要是保险中介机构在网上有没有什么特殊的产品和服务,能够让代理人/营销员/理赔员过来注册,这个是关键。
慧择提示:综上可知,监管高压+互联网冲击下,互联网化转型正成为保险中介谋生存的方向。如今,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开始布局O2O,对决“一对一”个性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