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式教育所引发出来的问题,不仅仅是体制上的问题,同时也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有着千丝万褛的关系。正因如此,中国式教育才会饱受诟病。那么中国式教育的弊端有哪些呢?
保护孩子加倍爱,“投保三步曲”打造完美宝贝计划!
一、“以考为本”在很大程度上使教育丧失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性,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难以真正落实到教育上来。 现在的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的,目中无人、不把人当人,已经成为现代考试制度的重要特点。考试的选拔功能,使中国的教育不断增加难度,学习的内容越来越艰深,大多数学生感觉学习困难,许多农村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认为学习内容对于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用处,许多城市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也认为自己孩子学习的东西是一辈子派不上用场。一考定终身,一俊遮百丑,为了好的分数可以不择手段地竞争,学校的高低贵贱也是在考试分数面前排队。
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的指标远远大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一是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教育落后于东部教育。袁振国课题组的调查表明:东、西部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一项的差距,小学教育从1996年的3.5倍扩大到2002年的3.85倍,普通初中教育从1996年的3倍扩大到2002年的3.39倍,高中教育从1996年的2.8倍扩大到2002年的2.92倍。由于投入不足,中、西部教育在教育发展水平、“两基”普及、师资力量、校舍建设以及家庭教育支出等方面都落后于东部。2003年,上海小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是3715元,为贵州418元的8.89倍。
三、是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从城乡对比来看,近年来全国预算教育经费约60%用于义务教育,其中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只有35%左右。教育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有的城市学校,宽带插口装到了每张课桌,有的农村学校,孩子还得沙地当纸树枝为笔;有的城市学校,铺着塑胶跑道的运动场不止一个,有的农村学校,连一个可供学生玩的篮球也拿不出;有的城市学校,投资动辄数亿元,有的农村学校,连粉笔也得一根根地数着用;有的城市学校,搁到欧美也堪称一流;有的农村学校,拿到非洲,恐怕也算差。
四、教育的群体发展不平衡。社会的不同群体在教育上拥有完全不同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少,尤其是农村的女童、城市的外来民工子女、特殊教育系统的残疾、弱智人群等,在教育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从教育的内部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的内部机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不够协调,各类教育间比例不合理。比如截止2001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已达56274所,在校生923余万人,教师达42万,但相对于全国教育总规模来讲,所占比例还很小,如民办小学4846所,只占全国小学总数的1%;民办中学4571所,占全国中学总数的5.7%;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只有89所。
五、教育目标上发展不平衡,重成才轻成人。即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生成名成家、成为某领域的专门之材,而忽视如何做人;关注考试分数,忽视品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智能和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全面、协调发展;赢利成了办学的重要目的,使培养人的教育活动被异化成为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在教育的途径上,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教育教学途径,学生被严密的课堂时间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之外.在教育对象上,有望升学的“好学生”倍受关注,考试分数平平的成为“陪读生”,分数差的遭受歧视。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人、所有不同资质的学生,使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和品德、智力与人格、个性和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是落实和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六、是文科与理科发展不平衡,重视理科轻视甚至歧视文科已经成为影响人文精神的发展的直接原因。中学过早地文理分开,使大部分优秀的学生选择理科,选择文科往往是学不好理科的学生的无奈行为。因此,从高中开始,理科学生基本上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经典的文学名著,直接影响到他们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文科学生也从此告别自然科学,不再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他们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当然也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这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慧择提示:中国式教育的弊端有哪些呢?事实上中国式教育的弊端有很多,据悉中国式教育不仅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群体发展不平衡、文理科发展不平衡。
保护孩子加倍爱,“投保三步曲”打造完美宝贝计划!
一、“以考为本”在很大程度上使教育丧失了满足人的发展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性,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难以真正落实到教育上来。 现在的教育是以考试为中心的,目中无人、不把人当人,已经成为现代考试制度的重要特点。考试的选拔功能,使中国的教育不断增加难度,学习的内容越来越艰深,大多数学生感觉学习困难,许多农村学生和他们的父母认为学习内容对于今后的生活根本没有用处,许多城市的学生和他们的父母也认为自己孩子学习的东西是一辈子派不上用场。一考定终身,一俊遮百丑,为了好的分数可以不择手段地竞争,学校的高低贵贱也是在考试分数面前排队。
二、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的指标远远大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也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主要表现在外部与内部两个方面。从外部来看,一是教育的区域发展不平衡。中西部教育落后于东部教育。袁振国课题组的调查表明:东、西部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一项的差距,小学教育从1996年的3.5倍扩大到2002年的3.85倍,普通初中教育从1996年的3倍扩大到2002年的3.39倍,高中教育从1996年的2.8倍扩大到2002年的2.92倍。由于投入不足,中、西部教育在教育发展水平、“两基”普及、师资力量、校舍建设以及家庭教育支出等方面都落后于东部。2003年,上海小学生的生均教育经费是3715元,为贵州418元的8.89倍。
三、是教育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从城乡对比来看,近年来全国预算教育经费约60%用于义务教育,其中投入农村义务教育的只有35%左右。教育存在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有的城市学校,宽带插口装到了每张课桌,有的农村学校,孩子还得沙地当纸树枝为笔;有的城市学校,铺着塑胶跑道的运动场不止一个,有的农村学校,连一个可供学生玩的篮球也拿不出;有的城市学校,投资动辄数亿元,有的农村学校,连粉笔也得一根根地数着用;有的城市学校,搁到欧美也堪称一流;有的农村学校,拿到非洲,恐怕也算差。
四、教育的群体发展不平衡。社会的不同群体在教育上拥有完全不同的教育资源,相对来说,弱势群体接受优质教育资源的机会比较少,尤其是农村的女童、城市的外来民工子女、特殊教育系统的残疾、弱智人群等,在教育上处于相对不利的地位。 从教育的内部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育的内部机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公立教育和民办教育,正规教育和非正规非学历教育的发展不够协调,各类教育间比例不合理。比如截止2001年底,全国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和教育机构已达56274所,在校生923余万人,教师达42万,但相对于全国教育总规模来讲,所占比例还很小,如民办小学4846所,只占全国小学总数的1%;民办中学4571所,占全国中学总数的5.7%;具有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民办高校只有89所。
五、教育目标上发展不平衡,重成才轻成人。即我们的教育只关注学生成名成家、成为某领域的专门之材,而忽视如何做人;关注考试分数,忽视品德、心理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学生在科学与人文、知识与道德、智能和情感等方面得不到全面、协调发展;赢利成了办学的重要目的,使培养人的教育活动被异化成为一种简单的经济行为。在教育的途径上,课堂教学成为唯一的教育教学途径,学生被严密的课堂时间隔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之外.在教育对象上,有望升学的“好学生”倍受关注,考试分数平平的成为“陪读生”,分数差的遭受歧视。因此,如何使我们的教育面向所有的人、所有不同资质的学生,使人的理性与非理性、科学与人文、知识和品德、智力与人格、个性和潜能、精神与文化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是落实和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观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六、是文科与理科发展不平衡,重视理科轻视甚至歧视文科已经成为影响人文精神的发展的直接原因。中学过早地文理分开,使大部分优秀的学生选择理科,选择文科往往是学不好理科的学生的无奈行为。因此,从高中开始,理科学生基本上不再学习历史、地理,不再阅读经典的文学名著,直接影响到他们人文素质的提高。同时,文科学生也从此告别自然科学,不再学习物理、化学、生物,他们的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的形成,当然也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这对于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慧择提示:中国式教育的弊端有哪些呢?事实上中国式教育的弊端有很多,据悉中国式教育不仅造成高分低能的现象,还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教育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群体发展不平衡、文理科发展不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