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青健康险公司即将在沪开业,从获批筹备到开业已近4年多的时间。至此,保监会2004年批准筹建的5家专业健康险公司全部开业。专业健康险设立的初衷,是试图通过专业化经营,使健康险产品的定价、营销、核保、理赔、经营风险控制等环节更为合理且易被客户接受并信赖。遗憾的是,在经历了蹒跚起步的困顿后,如今这些专业健康险公司并没有走出新路,“专业”两字仍只是徒有其名而已。
发展参差,专业不再,目前在沪经营的健康险公司中,平安健康险少有独立拓展之举,其业务着重于内部交叉销售;惟有人保健康及瑞福德健康在业务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
人保健康上海分公司实现保费37.8亿元,仅次于平安和国寿,而去年同期其保费收入尚不足1亿元,增长速度可见一斑。瑞福德健康上海分公司1至7月实现保费收入近6000万元,该公司有关人士表示,完成今年1.4亿元的业务指标应该没有问题。
如果仅以保费收入来看,专业健康险理应得到赞誉———在竞争激烈的上海市场上,能有底气提前完成业务指标的公司本来就少,而人保健康更是以黑马姿态一举冲上总保费规模第三的位置。然而,对于专业健康险公司而言,单纯的“数字”似乎并不足以说明已具备了“专业”特征,其险种结构、业务渠道更值得关注,所提供的产品与服务是否贴近需求,能否突破传统寿险公司经营健康险“规模与盈利”的不匹配,这些才是健康险公司最重要的“专业”。
但从现有专业健康险公司身上,很少看到“专业”在闪光。上海财经大学保险系资深教授许谨良表示,健康险公司能否实现专业化运作,取决于三大要素:一是费率制定的精算基础,二是产品开发和销售成本管理,三是对医疗服务提供机构的管理。但如今专业健康险公司做的就是在银邮渠道卖投资型险种,成立之初提倡的“健康管理”和“管理型医疗”服务仍然只是停留在口号阶段。专业不再姑且不论,从产品和渠道这两方面来看,专业健康险公司的经营甚至很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