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外汇是国际贸易的产物,是国际贸易清偿的支付手段,外汇也具有一定的风险。据央行数据显示,我国外汇储备逼近4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国中最多。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具体情况。
外汇储备既是财富,但规模过大也成为“负担”,可能造成国内通货膨胀、提高央行存款准备金率和对冲操作压力,对货币政策的制约也会进一步加强。“藏汇于民”是为庞大外储“减负”的途径之一。当外汇储备逼近四万亿美元大关时,“藏汇于民”的呼声再度响起。从主要由央行集中持有外汇储备,转而由央行和民间共同持有,不仅可以分散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率,还有利于外汇资产的多样化,并提高货币政策的独立性。
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表示,所谓“藏汇于民”主要有四种形式和途径:一是国内企业或个人持有外汇存款,这也是最基础的一种;二是企业和个人所购买的外汇理财产品、境外股票或债券,这需要资本账户的进一步开放;三是企业和个人拥有海外房产,现在有部分基金和私人银行推出了相应的业务;四是国内企业和个人对境外公司的股权投资行为。
但媒体人采访发现,当下推进“藏汇于民”仍存在汇率波动较大、用汇途径较少、投资渠道偏窄等掣肘。葛振宇是一家外贸企业的老板,他向媒体人坦言:“除非公司需要大量从国外采购或从事境外投资,否则企业手持外汇可以用的渠道太少了,大多数情况下我们还是结汇变成现金流,支持公司运营。”
汇率专家余屹认为,目前“藏汇于民”最大的阻力在于,投资渠道狭窄,且外部投资缺乏吸引力。如果说前几年“藏汇”最大的考虑在于汇率涨跌,这两年普通百姓更看重投资回报率的高低。目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无风险收益率普遍接近5%,而国外普遍是零利率。此外,国内理财产品、信托等往往包含金融机构的“隐性担保”,海外市场投资则风险较大,民间投资者趋利避害,自然“藏”不住汇。
扩大资本账户开放 拓宽海外投资渠道
巨额外汇储备将带来通货膨胀、单向本币升值预期以及资产泡沫等一系列问题。那么,如何“藏汇于民”,化解巨额外汇储备这一“沉重的负担”?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部副主任白明建议,要鼓励外汇持有主体多元化,包括财政购买外汇向中投注资、推动企业境外投资、提高个人购汇额度等;要多渠道应用外汇储备,包括进一步扩大外汇储备委托贷款使用范围和规模;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让人民币中间价更市场化,加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
澳新银行中国经济学家周浩则建议,放宽国内个人购汇额度的限制,尽快开放居民个人境外投资渠道,对于民间资金的跨境划转也应该采取更加宽松的手段。目前,我国普通居民的个人购汇额度上限为每年5万美元,对于日益旺盛的出国旅游、购物、留学等需求已相对偏低。
慧择提示:根据上面描述可以了解到,截至6月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为3.99万亿美元,在世界各国中最多,占了世界外汇储备的近三分之一。外汇过多也会对国家经济造成影响,为此“藏汇于民”就成了外汇减储的重要措施。但是“藏汇于民”还存在许多阻力,需要国家去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