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4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是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居民在退休准备意识和退休准备行动的发展程度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来看,我国的居民退休准备刚过及格线,为6.30分。虽然已经超过及格线,但是中国居民的退休准备仍旧存在较大问题,其中,财务问题理解能力较低、退休计划欠完善、储蓄水平相当不充分等问题在70后和80后的中国青壮年身上尤其突出。
就储蓄水平来看,我国约有53%的居民并没有良好的持续性退休储蓄习惯,青壮年这一比例更高。35-39岁年龄段的人群处于退休准备指数的低谷区。显然,这一群体对于退休生活并未准备好。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中心主任陈秉正指出:“年龄越大,退休准备程度越完善。而25-55岁青壮年人群与55岁后的中老年人群相比,其退休准备状况不容乐观。尽管大多数居民平时有储蓄行为,但约53%的居民并没有良好的持续性退休储蓄习惯,而青壮年中这一比例更高。受个人阅历影响,这个年龄段居民的财务理解能力相对较弱。”
但是,报告中还显示中国居民对于短期内个人财务预期持总体乐观态度,对于退休后的生活普遍存在美好的憧憬和高要求。美好富裕的退休生活是否真的能实现?恐怕需要打一个问好。考虑到目前人均寿命持续增长、通货膨胀、应急支出如医疗费用加剧上涨的社会发展大趋势,可以预见,30年后,当“70后”和“80后”踏入退休者的行列时,养老压力将在这代人身上集中显现,仅靠传统的储蓄和社保来养老,退休生活的物质要求、精神要求都将很难实现。
基于这样的现状,青壮年应该尽早规划自己的养老计划,在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增加其他养老手段,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25—55岁的居民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增加储蓄、理财产品、商业养老保险等多种方式,为退休后的养老生活提供资金储备。
从报告数据上看,约有77.6%的受访人意识到个人需要为自己以后的养老生活负责,而储蓄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成为这一人群的面临退休生活的主要手段。从今年的商业养老保险销售情况来看,商业养老保险的销售比例较去年有大幅度增长,是退休者除社会养老保险外首要考虑的的收入保障产品。但是,从目前我国的商业养老保险市场来看,问题依旧严重。
商业养老保险虽然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但是规模小、覆盖面窄、替代率低等问题一直是其发展的绊脚石。
从保费上来看,养老保险每年保费接近1000亿,仅占到所有人身保险保费的15%,从覆盖面上来看,我过仅有940万人次的有效保险人。
各个保险公司推出的养老保险虽然名字各异,但从本质上来将同质化程度较高。目前我国商业保险共有7700个在售产品,养老保险仅占到60个,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产品20个,长期护理产品98个,所占比例十分有限。此外,从保险产品的开发上来看,为了迎合客户需求,多数的养老保险产品注重短期投资和快速返现,忽略了养老需求。在所有的养老保险产品中,能真正发挥养老需求的产品并不多,其中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是为数不多的一类,能真正做到转移老人意外风险,发挥保险保障。
缺乏政策支持也是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桎梏之一。据悉,为了应对这一情况,目前保监会已经在争取获得国家政策支持,以激发我国消费者自愿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
从此次《2014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来看,我国大多数居民开始意识到“养老靠个人”,已逐步摆脱了“养老靠政府、靠单位”的固有观念,但是25—55的青壮年群体,显然还未为自己的养老退休做好充足准备。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依我国居民目前的退休准备指数来看,总体退休准备不够充分,尤其是青壮年。想要实现退休生活的物质和精神的高质量,广大群众还应在社会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计划,购买一份合适的商业养老保险,让您的老年生活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