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保专家的杨燕绥,曾在清华版养老改革方案中提出多项建议,其中包括“50岁退休,65岁领取养老金”。当被问及中间的15年怎么办时,杨燕绥对媒体表示,这些人提前退休后,“经过培训参加社会服务,男的去养老院做园丁,女的给老人洗衣服,多好!”
养老金改革是个复杂的公共政策问题。坊间断章取义的报道和专家随心所欲的回答,都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应该看到,面对快速老龄化,中国汲取欧美国家经验教训,逐步推迟退休年龄,是迟早的事。但是,比推迟退休更重要的是,必须推进三大改革:
首先,应尽快启动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这个问题的核心是既得利益问题。但也要看到,消除计划经济的体制遗留,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纳入现代养老保险框架,涉及公民权利的基本公平,必须尽快研究制定改革方案,让民众有信心,增加对养老改革的信任。
目前,公务员和绝大部分事业单位职工,在职期间基本不缴费,其养老金由国家财政和单位按退休前工资的70%-90%支付。而城镇企业职工,在职时个人和工作单位需缴纳高达月工资28%,退休后养老金仅为当时社会平均工资的50%-60%。
中国社保体系长期实行“双轨制”,机关事业单位职工与企业人员分别执行两套养老金制度,养老待遇差距悬殊。早在2008年,国务院就确定浙江、山西、云南、重庆、广东等五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但五年以来,该项改革一直原地踏步,鲜有进展。
在全面推进改革的当下,这种养老“双轨制”再也不能持续了。否则,养老金改革就是纸上谈兵。当然,除了公务员养老制度并轨,现行针对农民和城镇未就业居民的养老计划,其待遇也远低于城镇职工。如何逐步实现并轨,也需要从长计议,拿出稳妥的解决方案。
其次,拓宽养老金投资渠道,清理偿还社保旧账。
政府主导的社会养老保险,从本质上看,与商业保险没有本质区别,都要遵守“大数定律”,建立在精算基础上,确保稳健而较高的投资收益。如果仅仅是把个人和公司的钱归集到社保部门管理,那就不是什么社会养老保险,也不可能真正满足参保者的养老需求。
目前的社会保险基金,除了以备不时之需的全国社保基金,大多数地方用于存银行、买国债,安全性当然没问题,但是,增值收益率与定期存款差不多,也是不争的事实。客观地说,靠如此低的增值收益率,不可能实现政府对参保者的养老承诺。
因此,结合金融体制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比如,采取发行特别国债等方式,提高存量社会养老基金的投资收益,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同时,为确保更多的人参保,中国还应适当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并让参保者对基金的投资、运营有更多的参与和监督。
同时,数万亿的“养老金欠账”也必须解决。所谓“养老金欠账”,是针对社保制度建立前已就业和退休的职工,他们工作时并无社保缴费,这部分钱其实被当作国有企业的利润上缴财政了。但是,这部分职工的养老金,主要靠挪用后来缴费者的个人账户资金支付,由此造成个人账户空账。
解决这个问题,仅仅靠推迟退休年龄来弥补历史欠账是不负责任的做法,必须由国家出资,或变卖或转持国有股实现。因此,下一步养老金改革,必须要清理此前旧账,并预留制度通道,给解决“养老金欠账”提供出路。这也是制约社保改革成败的关键问题。
第三,必须尽快调整现行生育政策。中国13年前就已经进入公认的老龄社会。应当看到,经济社会的巨变,加上30多年严格的生育控制,中国的生育率已经很低了。而低生育率导致的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是整个养老金体系入不敷出的根本原因。
中国正在快速地老龄化。在这个大趋势下,养老基金终有一天会入不敷出。但是,中国现行计划生育制度,正在加速社会的老龄化。
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中国女性的总和生育率为1.188(即平均每对夫妇终生生育不到1.2个孩子),远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其实,远低于更替水平的生育率已维持了20年,如此下去,老龄化更将严重,养老金支付危机迟早会暴发。
随着快速老龄化到来,创造财富的人日渐减少,消耗财富的人逐步增加。随着人均寿命的提升,推迟退休年龄势在必行。但是,面对日渐膨胀养老金账户空账,仅靠推迟退休年龄,远远无法弥补。中国需要推进更多、更具实质性的改革,以缓解未来的养老支付风险。
慧择提示:其实,关于延迟退休或推迟领取养老金,仅仅是社保改革的一个问题,真正重要的大问题却被忽略、被遮蔽了。也就是说,上述提到的三个方面才是真正应该迫切需要解决的,只有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才能促进养老金改革的更快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