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中介市场 小散乱差
近年来,保险中介机构伴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数量增长很快。截至2012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2532家,其中,保险中介集团公司3家,全国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92家,区域性保险专业代理机构1678家,保险经纪机构434家,保险公估机构325家。而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多达19万余家。
我国保险中介开展业务时间较短,当初监管部门为鼓励保险中介行业的发展,对批准设立机构的注册资本要求不高。准入门槛提高前,公估机构和区域保险代理机构注册资本须达到200万元,保险经纪机构和全国性保险代理机构的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00万元。较低的准入门槛使一大批保险中介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促进保险市场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恶性竞争、违规经营等矛盾和问题。
保监会相关人士表示,由于发展历程较短、基础薄弱,一些保险中介机构专业化程度低,风险管控能力弱,服务水平不高,不仅没能满足广大保险消费者的需要,行业还呈现出“小、散、乱、差”的状况。
据了解,2012年保监会在对保险公司中介业务进行检查中,共查实违法违规套取资金5553.59万元,涉及保费2.68亿元。依法处理保险公司各级各类管理人员90名、保险机构56家、保险中介机构29家,吊销经营许可证12家。
市场乱象倒逼保险营销模式改革
在保监会刚刚通报的一季度消费者投诉情况中,销售违规占人身险违法违规类投诉比例高达91.54%,营销员宣传内容与保险合同不一致成为主要投诉项。
究其原因,目前国内保险公司几乎都是“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模式,又管产品开发又管销售,“人力下降、个险队伍增长乏力、增员难”等字眼出现在多家保险公司2012年业绩报告中,与之相伴的难免是营销员的素质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保险营销模式改革显得十分必要,而产销分离正是改革的必然选择。
保险业的“产销分离”,通常指保险产品线和销售线由两个不同的独立核算的公司运营,保险公司仅负责新产品研发、核保与理赔、资金运用等工作,而将销售工作外包给以专业代理机构、经纪公司等为主体的保险中介机构,以此实现较低的能耗和较高的产能。
专家认为,产销分离模式可以帮助保险公司优化经营成本,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渠道优势,实现较低的能耗和较高的产能。而通过产销分离带动细化分工,重铸保险行业产业链,也增强了保险代理机构的抗风险能力。
产销分离模式见实效尚需时日
产销分离模式的最终形成与见效也并非一蹴而就的。数据显示,2012年通过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实现保费收入1007.72亿元,仅占当年全国总保费收入的6.5%。而发达国家保险销售来源于专业保险中介的保费收入占比均超过20% 。
“产销分离非常有赖于中介机构自身的成熟。”大众保险董事长张兴认为,只有中介市场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引导产业内部自身的专业化分工,进而真正推动产销分离的实现。
目前,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盈利模式仍局限于保险产品销售环节产生的业务佣金,业务来源的单一性和激烈的价格竞争给其运营带来了很大的盈利压力。如何保证采购保险产品的价格优势和盈利模式创新是保险中介面临的一大难关。
业内人士指出,我国保险中介规模扩大到占保费收入的10%至20%左右,将是市场成熟的表现。一旦中介市场成熟,具有一定规模和专业的中介集团出现,将有力推动保险产业内部的专业化分工,促使保险公司致力产品创新,加强风险控制,提升专业化水平。
慧择提示: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保监会对保险中介结构的注册资本门槛进行了提高,规范了中介机构的准入机制,可以促进优秀中介机构向更专业的方向发展,同时也可以推进保险产销分离模式的发展,促进保险业更迅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