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透露,截至去年12月末,保险机构累计发售83项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1项不动产债权计划,备案金额3025亿元。
吸引大量险资入市“挖金”
去年底,保险资金投资渠道不断松绑,放开了股权、不动产、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等领域的投资范围。今年伊始,保监会再度推出保险资金投资新政,发布了《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根据《通知》,今后想要发行债权投资计划的保险公司,只需向保监会指定的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报送注册材料,而无需再向保监会资金运用部备案。
所谓保险资金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是指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等专业管理机构作为受托人,面向委托人发行受益凭证,募集资金以债权方式投资基础设施项目,按照约定支付预期收益并兑付本金的金融产品。
有业内人士称,这意味着险企债权投资的流程更便捷、效率更快速。更关键的改变是,将由市场而不是监管部门来承担企业资质的风险。经历过最初的审批制,到之前的备案制,再到如今的注册制,保险资管公司经营债权投资计划的门槛在不断降低,这意味着将会有更多保险资金进入基础设施债权投资领域。
近年来,债权计划渐渐成为险资眼中的优质投资渠道。在资金成本增加,投资回报预期攀升的背景下,具有低风险、收益较高的债权投资计划成为保险机构青睐的对象。在引入险资之前,国家级大型工程的资金来源几乎完全靠财政资金解决,也给国家财政造成很大的压力。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且追求稳定收益,投资基础设施有利于保险资金更好地进行资产负债匹配管理。保险资金参与的债权项目,都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具有良好偿债能力和稳定现金流的项目,重点投向国务院批准的基础设施、交通、能源、环保、市政、通信等行业,因此安全性较高。
2011年,“太平资产—南水北调工程第三本期债权投资计划”400亿元融资合同正式签约。该计划采取分期发行方式,资金用于南水北调工程东、中线一期工程建设,期限为4至8年。南水北调工程债权投资计划是迄今为止中国保险行业资质等级最高、发行规模最大的债权计划,具有风险低、收益较高、稳定的特点,有利于保险资金资产负债的合理配置。该计划得到了中国人寿、中国人保等20多家机构的追捧,成为目前债权产品与认购中,保险机构参与最多的债权计划。
债权投资空间巨大
保监会副主席陈文辉在2013年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政策通报暨培训会议上透露,2008年至2012年,保险行业投资收益率分别为1.89%、6.41%、4.84%、3.49%和3.39%,大部分年度的收益率都低于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相比一般5.5%左右的寿险产品精算假设,收益率缺口较大。
从保险资金运用的几个主要渠道来看,近十年间,45%-55%的保险资金配置在债券上,收益率维持在4%至4.7%之间,年均投资收益占行业投资收益的比例约为43%。权益投资平均收益较高,波动大,保险资金自2003年开展基金、股票投资以来,累计投资收益为2767亿元,年均收益率7.76%。十年来,权益投资以13.17%的占比取得21.66%的投资收益,特别是2006年、2007年、2009年,投资收益率分别达到29.46%、46.18%、22.71%,总体业绩不错。但2008年、2011年和2012年,投资亏损分别为-11.66%、-2.34%和-8.21%,显示出高波动性特征。
随着投资渠道的放宽,保险资金协议存款的占比逐步降低,从2004年以前最高占比超80%至16.5%,2012年末又回升至33%。
而另类投资虽然投资基数较小,但增长潜力大,其中债权计划产品收益率较好,但规模还较校
截至去年12月末,保险机构累计发售83项基础设施投资计划、11项不动产债权计划,备案金额3025亿元,平均投资年限7年,平均收益率6.36%。
从现实情况来看,险资债权计划多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这也正契合了保险行业服务经济全局的要求,但投资基础设施的比例还较低,未来应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2013年全国保险监管工作会议的数据显示,保险资金运用累计在23个省市投资基础设施3240亿元,而2012年全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6.85万亿元,基础设施投资仅占4.73%,离投资比例上限距离尚远。
慧择提示:此次保监会的《关于债权投资计划注册有关事项的通知》,将为险资投资债券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保险公司的盈利空间,促进我国保险业更好的发展。